春日偏以速为神,谁管沉痾未觉春。
禁得春寒长恣赏,甘心输与少年人。
陈傅良(一一三七~一二○三),字君举,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早师事郑伯熊、薛季宣,爲永嘉学派巨擘。孝宗干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授太学录。歷通判福州、知桂阳军。光宗禅位,迁提举湖南常平茶盐、转运判官,改提点浙西刑狱,过阙,留爲吏部员外郎。绍熙三年(一一九二)迁秘书少监兼实录院检讨官,嘉王府贊读,起居舍人,四年,兼权中书舍人,因建言调和两宫矛盾不应,自免而归。宁宗即位,召爲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同实录院修撰。寻与韩侂胄不合,出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削秩罢宫观,杜门韬晦,榜所居室爲止斋。嘉泰三年卒,年六十九,謚文节。有《止斋先生文集》五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楼钥《陈公神道碑》、蔡幼学《陈公行状》,《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陈傅良诗,以明正德覆刻宋嘉定五年永嘉郡斋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寒食早起围炉中戏和林宗易韵二首》是宋代诗人陈傅良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表达了作者在寒食节早起围炉中与友人林宗易共赏春景的情景,并借此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年轻人活跃的心态的赞赏。
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早晨寒食时节,我早早起床,与友人林宗易一同围坐在炉旁,共赏春光。春日的美丽往往被人们追求速度的心态所掩盖,谁还会关心那些慢慢绽放的春花?然而,我却欣然接受春日的寒冷,尽情地欣赏着春天给予我们的美好。我甘心愿意与年轻人们一同分享这份春日的快乐。
这首诗以寒食节为背景,展示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寒冷的季节,大多数人可能会追求温暖和舒适,而作者却选择早起围坐在炉火旁,与友人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这种早起围炉中的戏趣,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乐观和对春天的热情。
诗词中的“速为神”意味着现代社会追求速度的心态,人们常常忽略了春天悄然绽放的美景。然而,作者通过早起围炉中戏和友人共赏春景,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赞美和对年轻人积极向上的态度的认可。他愿意与年轻人们一同分享春日的美好,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青春的向往。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温馨而愉快的场景,展示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春天的喜爱。通过与友人共同观赏春光,作者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年轻人朝气蓬勃的羡慕。整首诗情感饱满,给人以温暖和愉悦的感觉,引发读者对春天和生活的思考和欣赏。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者,惟此生
蒙松睡起揽诗编,信手翻来诵数篇。忽有篙声仍绝叫,隔篷知是上滩船。
考留飀飀似见,谈王易易如闲。政尔盛之馨处,卧龙恰称兹山。
香侵蔽膝夜寒轻,闻雨伤春梦不成。罗帐四垂红烛背,玉钗敲著枕函声。
西风鏖残暑,如用霍去病。疏沟满莲塘,扫叶明竹迳。中有寂寞人,自知圆觉性。心猿方睡起,一笑六窗静。
东风着物本无私,红入花梢特地奇。想得霜台春思满,一枝聊遣博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