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饧箫咽纸鸢飞,愁思惊随节物来。
誓墓可能同逸少,操音谁复悯钟仪。
松楸此日空瞻望,桃李当年奉宴嬉。
投老与公同一恨,凄风撩乱我心哀。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歷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着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祕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爲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余。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二卷。
《寒食》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程公许。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寒食节时的愁思和凄凉之感。
译文:
卖饧箫咽纸鸢飞,
愁思惊随节物来。
誓墓可能同逸少,
操音谁复悯钟仪。
松楸此日空瞻望,
桃李当年奉宴嬉。
投老与公同一恨,
凄风撩乱我心哀。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寒食节的景象和抒发作者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人事变迁的思考和哀叹。
诗的开头描述了寒食节的景象,卖饧的小贩吹着箫,纸鸢在空中飞翔,这些节日的活动伴随着愁思,使人感到惊惶。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和对舒适安乐生活的向往。作者提到了"誓墓",可能指的是在寒食节时去祭拜祖先的人,而这些人的数量逐渐减少。这种逸少的现象使得作者感到忧虑,对当今社会的价值观和仪式感产生了疑问。
接着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怀念。松楸、桃李是春天的标志性植物,在往昔的宴会上供奉,而今天,只有空荡荡的回忆。这种对过去欢愉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的落差,使得作者感到心中空虚和凄凉。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与另一个人共同的悲愤和痛苦。"投老与公同一恨",可能指的是作者与某位知己共同抱怨和悔恨现实的不如意。凄风撩乱的形容词描绘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苦闷。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对寒食节的描绘为背景,通过表达作者的愁思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传递出对社会现实和自身命运的思考和感叹。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交融,给人以凄凉和忧伤的感觉,展现了作者对人生沧桑和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
危磴俯寒水,阴崖擘苍烟。上开水雪窟,下垂珠玉渊。何时雷斧手,拓此壶中天。自然浑沌窍,不受百巧镌。地胜集灵气,木石含清坚。三子果谁欤,流辈孰后先。我来叩玉扃,欲访云雨仙。呼龙龙未醒,日高贪睡眠。
水竹谁家宅,幽庭向苑门。今知季伦沼,旧是辟疆园。饥鹭窥鱼静,鸣鸦带子喧。兴成只自适,欲白返忘言。纳凉每选地,近是青门东。林与缭垣接,池将沁水通。枝交帝女树,桥映美人虹。想是忘机者,悠悠在兴中。林间求适意,池上得清飙。稍稍斜回楫,时时一度桥。水光壁际动,山影
怪若奇峰巧若何,衣冠到此苦无多。自惭登览非能赋,敢觊雕镌尚不磨。古寺残僧犹记忆,岚烟嶂雨几嘘呵。旧题莫辨苍苔迹,多谢梅仙为剪摩。
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客子从今无可恨,窦家园里有莺声。
朝响疏疏不晻光,暮檐浏浏亦无长。胡然可救焦枯厄,政尔能成湔祓方。堆案文书小盘礴,并溪草树一徜徉。君方问隐我思去,异日相望何有乡。
握中一寸毫,宝匣百链金。监貌不监道,写形宁写心。古人固不识,今人或所钦。依然见其质,俨尔恨无音。子诚丹青妙,巧夺造化深。妍媸必尽得,幻妄恐交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