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汉苑行二首》

回雁高飞太液池,新花低发上林枝。
年光到处皆堪赏,春色人间总不知。
春风淡荡景悠悠,莺啭高枝燕入楼。
千步回廊闻凤吹,珠帘处处上银钩。

作者介绍

张仲素(约769~819)唐代诗人,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贞元十四年(798)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为武宁军从事,元和间,任司勋员外郎,又从礼部郎中充任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张仲素擅长乐府诗,善写思妇心情。如"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春闺思》),"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闺思》),刻画细腻,委婉动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语言慷慨,意气昂扬,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

张仲素的生平

  张仲素 ,字绘之,符离(今安徽宿州)人,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宪宗时为翰林学士,后终中书舍人。其诗语言上十分清婉爽洁,悠远飘逸,少有庸作;题材上以写征人思妇的居多,也有描写宫乐春旅的作品。代表作有《春闺思》、《秋夜曲》、《玉绳低建章》、《 宫中乐五首》、《陇上行》、《秋思赠远》、《塞下曲五首》、《秋思二首》、《燕子楼诗三首》、《上元日听太清宫步虚》等,其中以《春闺思》和《秋夜曲》为最著名。这两首诗都写思妇对戍边丈夫(征人)的绵绵情思:前者是在春天,此时“城柳袅袅,陌桑青青”,主人公正在采桑,但因为心有所思,惦念着远方的亲人(“昨夜梦渔阳”),以至“提笼忘采叶”(居然忘记了采桑叶);后者是在秋夜,此刻“漏水丁丁,轻云漫漫”,在微露的月光中思念丈夫,只觉得这夜何其漫长,秋夜里潜藏的虫儿又整夜叫个不停,主人公想到将要秋去冬来,于是向老天祈愿:“征衣未寄莫飞霜”,因为怕丈夫受冻。两首诗都写得极其传神逼真,感动人心。贞元十四年李随榜进士,与李翱、吕温同年。以中朝无援不调,潜耀久之,复中博学宏辞,始任武康军従事。贞元二十年,迁司勋员外郎,除翰林学士。时宪宗求卢纶诗文遗草,敕仲素编集进之。后拜中书舍人。仲素能属文,法度严确。魏文帝有云:“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词为卫。”此言得之矣。其每词未达而意先备也。善诗,多警句。尤精乐府,往往和在宫商,古人有未能虑及者。

作品评述

《汉苑行二首》是唐代张仲素的作品。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回雁高飞太液池,
新花低发上林枝。
年光到处皆堪赏,
春色人间总不知。

春风淡荡景悠悠,
莺啭高枝燕入楼。
千步回廊闻凤吹,
珠帘处处上银钩。

译文:
返程的雁群高飞过太液池,
新的花朵低垂在上林的枝条上。
四季岁月的美景无处不可欣赏,
人们却总是对人间的春色无感知。

春风轻柔,景色悠远无边,
黄莺在高枝上歌唱,燕子飞入楼宇。
回廊长廊上飘来凤凰的吹拂声,
珠帘的每一个地方都挂着银钩。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春天的美景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们对美景的忽略之感。第一首诗描述了回程的雁群飞过太液池,新花低垂在上林的枝头上,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丽景色。然而,尽管四季的美景处处可赏,人们却对这美景视而不见,总是无法领悟其中的美妙。

第二首诗描绘了春风的柔和和无边的景色。黄莺在高枝上歌唱,燕子飞入楼宇,展现了春天的活力和欢乐。诗中还提到了回廊长廊上飘来凤凰的吹拂声,珠帘上挂着银钩,给人一种高雅、精致的感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用形象的语言展现了春风拂过、花朵低垂、鸟儿歌唱的美妙场景。同时,诗人通过描述人们对这美景的忽略,表达了对人们浮躁和繁忙生活方式的批判。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与对人们的思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 《安期篇》

    我昔游岷峨,扪萝千仞峰。丈人倚赤藤,恐是安期翁。赠我一丸药,五云出瓢中,服之未转刻,莹然冰雪容。素手掬山霭,绿发吹天风。丈人顾我喜,共骑一苍龙。蓬莱亦何求,爱此万里空。却来过齐州,螘垤看青嵩。

  • 《眼儿媚(瞻叔兄生日五月三日)》

    梦魂不踏正牙班。直作五云间。简编真乐,埙篪雅韵,菽水清欢。都将瞥忽荣华事,春梦晓云看。只期他日,实愿受用,大耐高官。

  • 《杂记六言五首》

    十月在胞胎里,一朝出囟门外。不干灵丹九转,且看纯阳二字。

  • 《读苏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

    久病卧江村,发白面黧黑。艰难念温饱,日夜积涓滴。聚壤粪园桑,荷锄耘垄麦;苟失一日勤,农事深可惜。小儿念乃翁,卒岁共欣戚。跂望明年春,社雨泥一赤。

  • 《念奴娇 寄云中完颜公 永乐大典一万四千三百》

    紫琼洼*,算何年、砻琢云根山骨。理润坚温,知雅称、绝格风流人物。待价因循,一时奇遇,得失才容发。千金先许,玉堂初认仿佛。老坡疑是前身,赤蛇宵吼,肯迟留扪拂。尚有当时耽玩趣,习气终难摩没。更莫矜夸,武夷玉窦,千尺兴平窟。开奁发幂,隶僮已倦嗟咄。律履耶律文献公

  • 《大佛头次程斗山》

    丈六金身本自然,如今丈六示齐肩。当时若起亭亭立,只恐才余尺五天。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