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寒雨》

江南殊气候,冬雨作春寒。
冰雪期方远,蕉絺意始阑。
未妨溪草绿,先恐岭梅残。
忽发中原念,貂裘据锦鞍。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寒雨》是苏辙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寒雨
江南殊气候,冬雨作春寒。
冰雪期方远,蕉絺意始阑。
未妨溪草绿,先恐岭梅残。
忽发中原念,貂裘据锦鞍。

中文译文:
江南的气候异常,冬雨带来了春天的寒冷。
冰雪的季节还遥远,蕉丝的意境已经消退。
尽管溪边的草依然翠绿,但先担心山上的梅花会凋谢。
突然心中涌起对中原的思念,貂裘人靠在锦缰上。

诗意和赏析:
《寒雨》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地区冬天的气候特点。江南地区的气候较为温和,冬天的降雨给人带来了春天的寒冷感觉。这种气候的变化让人感到不寻常。

诗中通过对比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感慨。冰雪的季节离此处还很遥远,但蕉丝的意境已经开始消退,暗示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关注着溪边的草依然翠绿,但他先担心山上的梅花会凋谢。这里有着对自然界变迁的观察和对生命脆弱性的思考。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突然涌起对中原的思念之情。貂裘是高贵的外套,锦鞍是华丽的马鞍,这里象征着中原地区的繁荣和富饶。诗人心中的念想和思乡之情,使他感受到了中原地区的繁盛和富裕。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示了作者对江南冬雨的感受和对中原的思念之情,寄托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社会繁荣的向往。

  • 《摸鱼儿》

    正何须、阳关肠断,吴姬苦劝人酒。中年怀抱萦萦处,看取伴烟和柳。柳摇首。笑飞到家山,已是酴醿后。留连话旧。同溪上儿童,颇曾见我,有此故人否。相逢地,还忆今宵三韭本语,谓廿七也。青山只了迎候。东风自送归帆去,吹得乱红沾袖。暮云皱。听杜宇高高,啼向无何有。江花垂

  • 《六月二十八日入朱陀山寺》

    决决岩下泉,翛翛竹间路。破寂孤蜩吟,送暝疏锺度。个裹欲求心,应生无所住。

  • 《伤亭户》

    清晨渡东关,薄暮曹娥宿。草床未成眠,忽起西邻哭。敲门问野老,谓是盐亭族。大儿去采薪,投身归虎腹。小儿出起土,冲恶入鬼录。课额日以增,官吏日以酷。不为公所干,惟务私所欲。田园供给足,鹾数屡不足。前夜总催骂,昨日场胥辱。今朝分运来,鞭笞更残毒。灶下无尺草,瓮中

  • 《题南明》

    木末禅扃小径通,杖藜春晚日冲融。四围多色参空远,一带溪光入座雄。俯仰旧游浑似梦,琢磨新句愧难工。浩歌笑指城隅路,和气分明醉眼中。

  • 《次韵赵帅二首》

    天公一笑晚云残,戏与璇穹贴白团。试问天风摇翠袖,玉肌何似玉笙寒。

  • 《镇海军所贡(题不全)》

    檐前飞雪扇前尘,千里移添上苑春。他日丁宁柿林院,莫宣恩泽与闲人。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