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屋青松长数围,午风摇影舞僛。
幽禽叶底鸣相应,时引残声过别枝。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歷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爲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爲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着书讲学,东南学者推爲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併附于卷末。
《含云寺书事六绝句》是宋代诗人杨时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夹屋青松长数围,
午风摇影舞僛。
幽禽叶底鸣相应,
时引残声过别枝。
中文译文:
厢房中青松密密地围绕着,
午后的微风摇曳着它们的倩影。
幽静的鸟儿在叶底鸣叫,
时而引发出残留的声音飘过其他树枝。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夹屋中青松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青松高耸,茂密的枝叶环绕着厢房,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午后的微风吹过,松树的影子随风舞动,给人一种恬静宜人的感觉。
诗中提到的幽禽在叶底鸣叫,与松树的风声相呼应,表现出自然界中的和谐共鸣。这种景象使人感到松树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生命力的延续和共鸣。
最后两句描写了时而引发的残留声音从一根树枝传向另一根树枝,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变化。这种声音的传递也可以理解为不同的思想、声音或情感在时光中传递,从而形成了一种回响和延续。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抒发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思。它表达了对自然界中微妙而又美好的事物的赞美,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时间和存在意义的思考。
春光陆续委东流,看到湖边安石榴。更与苏堤鸥鹭约,办舟来赏牡丹秋。
泛孤艇、东皋过遍。尚记当日,绿阴门掩。屐齿莓阶,酒痕罗袖事何限。欲寻前迹,空惆怅、成秋苑。自约赏花人,别后总、风流云散。水远。怎知流水外,却是乱山尤远。天涯梦短。想忘了,绮疏雕槛。望不尽,冉冉斜阳,抚乔木、年华将晚。但数点红英,犹记西园凄婉。
平生学道已神完,岂复儿童私自怜。醉坠何曾伤内守,色忧当为念先传。书空渐觉新诗健,把蟹行看乐事全。卖却老骢为酒直,大呼乡友作新年。
雨渍岚侵藓晕重,石砮楛矢正相同;取从万里鲸波路,来伴三山鹤发翁。雪上有时留醉草,花前随处打残红。化龙径去吾何憾,且与人间作岁丰。
楼上春阴覆晓云,一河天净碧沄沄。雨宜不骤风宜细,閒倚阑干看水纹。
抛了儒书读相书,却将冷眼看诸儒。曾生肯伴诚斋否?共个渔舟入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