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路云霄近,乡评月旦贤。
不惟同里巷,曾是接官联。
西浙劳裨赞,东淮适后先。
向来吹送意,岂料隔重泉。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韩知府挽诗二首》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诗词作品。下面给出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韩知府挽诗二首》中文译文:
宦路云霄近,乡评月旦贤。
不惟同里巷,曾是接官联。
西浙劳裨赞,东淮适后先。
向来吹送意,岂料隔重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韩知府的离别之情和对他在地方和官场上的成就的赞颂。
首先,诗人虞俦写道:“宦路云霄近,乡评月旦贤。”这句话表明韩知府即将离开他的家乡,前往更高的官场。他的离别之情和对家乡的依依不舍在这句中显露出来。
接着,诗人写道:“不惟同里巷,曾是接官联。”这句话指出韩知府不仅在家乡受到了同里巷的赞誉,还曾经在接官的时候受到了联名推荐。这表明他在地方官场上有很高的声望和成就。
然后,诗人写道:“西浙劳裨赞,东淮适后先。”这句话表明韩知府在西浙一带受到了劳裨(指辅佐官员)的赞赏,而在东淮一带则成为了适后的先驱。这展示了他在不同地方的施政成绩和才能的高度。
最后,诗人写道:“向来吹送意,岂料隔重泉。”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韩知府离别和前途的祝福。诗人认为韩知府以往的辛勤努力和才干将帮助他在新的地方取得更大的成就。然而,诗人也感叹离别之际的隔阂和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虞俦通过《韩知府挽诗二首》表达了对韩知府离别的祝福和对他在地方和官场上的成就的赞扬。这首诗既展示了韩知府的才干和声望,又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和对未来的祝愿。
午照当窗树影疎,静听{左浖右虎}{左浖右虎}水鸣除。便将一日平分了,半用酣眠半读书。
云水最饶处,轮蹄无到时。夜蟾生佛面,春雪印僧眉。
脱身场屋几春秋,故步重寻我自羞。闭置有如三日妇,画成应遣一生愁。与钱谁是老司业,送酒更无贤郡侯。掩卷出门花下坐,真成一酌散千忧。
闲步南园烟雨晴,遥闻丝竹出墙声。欲抛丹笔三川去,先教清商一部成。花木手栽偏有兴,歌词自作别生情。多才遇景皆能咏,当日人传满凤城。
世争趋捷径,君独掩柴关。名利红尘老,诗书白日闲。情恬神气逸,琴淡古风还。谁识冥冥意,轩裳咳唾间。
旅食悲妻子,孤装执挽行。诺曾然夙昔,心岂隔幽明。角傍寒城语,涛兼夜雨声。间关千里道,君见死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