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韩知府挽诗二首》

宦路云霄近,乡评月旦贤。
不惟同里巷,曾是接官联。
西浙劳裨赞,东淮适后先。
向来吹送意,岂料隔重泉。

作者介绍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韩知府挽诗二首》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诗词作品。下面给出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韩知府挽诗二首》中文译文:
宦路云霄近,乡评月旦贤。
不惟同里巷,曾是接官联。
西浙劳裨赞,东淮适后先。
向来吹送意,岂料隔重泉。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韩知府的离别之情和对他在地方和官场上的成就的赞颂。

首先,诗人虞俦写道:“宦路云霄近,乡评月旦贤。”这句话表明韩知府即将离开他的家乡,前往更高的官场。他的离别之情和对家乡的依依不舍在这句中显露出来。

接着,诗人写道:“不惟同里巷,曾是接官联。”这句话指出韩知府不仅在家乡受到了同里巷的赞誉,还曾经在接官的时候受到了联名推荐。这表明他在地方官场上有很高的声望和成就。

然后,诗人写道:“西浙劳裨赞,东淮适后先。”这句话表明韩知府在西浙一带受到了劳裨(指辅佐官员)的赞赏,而在东淮一带则成为了适后的先驱。这展示了他在不同地方的施政成绩和才能的高度。

最后,诗人写道:“向来吹送意,岂料隔重泉。”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韩知府离别和前途的祝福。诗人认为韩知府以往的辛勤努力和才干将帮助他在新的地方取得更大的成就。然而,诗人也感叹离别之际的隔阂和不确定性。

总的来说,虞俦通过《韩知府挽诗二首》表达了对韩知府离别的祝福和对他在地方和官场上的成就的赞扬。这首诗既展示了韩知府的才干和声望,又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思念和对未来的祝愿。

  • 《送曹同椅》

    青春三十馀,众艺尽无如。中散诗传画,将军扇续书。楚田晴下雁,江日暖游鱼。惆怅空相送,欢游自此疏。

  • 《溪行》

    篷蒻呜春雨,帆蒲挂暮烟。买鱼寻近市,觅火就邻船。愁卧醒还醉,滩行却复前。长年殊可念,力尽逆风牵!

  • 《方钓隐挟星学求诗且业醫》

    骈拇不碍履,枝指不害持。两者各自适,意其天所为。決之足反蹇,齕之手反萎。万物固有命,劝君休说醫。

  • 《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此夕知何夕,游船杂战船。山河空百二,宫阙漫三千。雨歇云垂地,潮平水接天。惜哉无祖逖,谁肯著先鞭。

  • 《仲冬冬至后》

    仲冬冬至后,春从九地回。去年逢春在此寺,今年复向此寺逢。春来春去无复见花草,但有东风刮地如惊雷。人生七十能几时,四度逢春只在斯。祠官不复更递代,直若仓庾氏,久任无年期。大农赋禄随官品,丰俭由来皆有分。空尽天年在世间,饥饱死生皆不问。癃老非才固应尔,豪俊当年

  • 《韩玉汝使归》

    顾命逮殊邻,輶轩遵此道。公府戒行期,禁庭颁重宝。积雪正东流,度河盛前导。士勇践胡尘,马骄嘶塞草。玉节所镇临,毡庐先汛扫。赫尔示威灵,坦然布怀抱。国倚材实优,虏得声名早。慷慨服天骄,从客问贵老。光华反原隰,沆砀看西颢。迎劳动都门,旌旗风亦好。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