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好事近(西湖)》

日日过西湖,冷浸一天寒玉。
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
前弦后管夹歌钟,才断又重续。
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好事近(西湖)》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描绘了作者日常游览西湖的景象。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日日过西湖,
每天都要去西湖,

冷浸一天寒玉。
湖水清冷像一块寒冰。

山色虽言如画,
虽然山水美景如画,

想画时难邈。
但是要想描绘出这美景却很难。

前弦后管夹歌钟,
前面是琴弦,后面是管乐,伴随着歌声和钟声,

才断又重续。
声音刚刚停止又重新开始。

相次藕花开也,
莲藕花朵接连开放,

几兰舟飞逐。
几艘蓝色的船儿追逐而过。

诗词的译文及赏析:

这首诗词以西湖为背景,通过作者日常游览西湖的经历,表达了对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开篇以日日过西湖的行为为引子,强调作者对西湖的喜爱和频繁造访。接着,作者用“冷浸一天寒玉”来形容西湖的水质清冷如玉,寓意着湖水的清澈和纯净。这一描写不仅展示了西湖的美丽,还将其与珍贵的宝玉相比,增添了一层珍贵和宝贵的意味。

接下来的两句“山色虽言如画,想画时难邈”表达了作者对西湖山水景色美好的认可,但也点出了画家面对这样美景的无奈之处。作者深知美景难以完美地被描绘在画纸上,因为这些美景的绝妙之处往往超越了艺术的表现。

在下一联中,作者运用音乐的形象,描述了在西湖游船上的欢乐氛围。前弦后管夹歌钟,形容了歌声和钟声与乐器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欢快的氛围。而“才断又重续”则表达了音乐声不断重复的律动,使人们沉浸在欢乐之中。

最后两句“相次藕花开也,几兰舟飞逐”描绘了莲藕的花朵相继开放,蓝色的船只飞快地追逐而过,表现了西湖春夏季节的繁荣景象和热闹的船舶活动。

整首诗词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和自然之美的热爱,表达了对快乐和欢乐时刻的追求。同时,辛弃疾以巧妙的描写和音乐的意象,使诗词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带来了愉悦和享受。

  • 《山楼秋夜》

    孤形侣云汉,凉思满山楼。高树自吟籁,清樽聊赏幽。检书初志动,抚剑壮心留。蟋蟀不知事,喧声何不休。

  • 《寄和汤仲能》

    忆昨桃包返故乡,意君束带侍明光。一书似坐穷为崇,百计无如去最长。蚁穴梦残何足记,蟆陵愿在莫须偿。即今台阁多收召,定有名公雪孝章。

  • 《昼卧口占三首》

    甘风远集闻朝嘒,怨月深栖有夜鸣。凉牖疏明稀老翠,雨畦幽独立新清。

  • 《残句:年来复有事堪嗟》

    年来复有事堪嗟,载笔商丘鬢欲华。酒好未陪红杏宴,诗狂多意刺桐花。

  • 《木兰花慢》

    子寿右史、黄子由匠监、沈应先大著过桂隐即席作清明初过后,正空翠、霭晴鲜。念水际楼台,城隅花柳,春意无边。清时自多暇日,看连镳、飞盖拥群贤。朱邸横经满坐,紫微渊思如泉。高情那更属云天。语笑杂歌弦。向啼鴂声中,落红影里,忍负芳年。浮生转头是梦,恐他时、高会却难

  • 《绍兴士人》

    绍兴士人,高宗绍兴末曾题诗鸣山祠。事见《贵溪县志》卷一○。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