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月赏心天,抬举多情诗客。
取次锦袍须贳,爱春醅浮雪。
黄鹂何处故飞来,点破野云白。
一点暗红犹在,正不禁风色。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好事近》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花月赏心天,
抬举多情诗客。
取次锦袍须贳,
爱春醅浮雪。
黄鹂何处故飞来,
点破野云白。
一点暗红犹在,
正不禁风色。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以及对诗人多情的赞美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展示了花朵和月亮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这些景观的喜爱和对诗人多情的人的赞美。诗人渴望穿上锦袍以显得更加出众,喜欢春天的醅酒,将其比喻为漂浮的雪花。黄鹂从何处飞来,打破了白色的云朵的宁静。红色的花朵还残留在那里,正被微风轻轻拂动。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多情诗人的赞美。辛弃疾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将花朵和月亮的美丽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景色之中。诗中的花月景象与诗人多情的心境相呼应,使诗词充满了情感和浪漫的氛围。
诗中的"取次锦袍须贳"表达了诗人的追求和对美的渴望,希望能够穿上锦袍,展示出自己的出众之处。"爱春醅浮雪"将春天的醅酒与飘雪相比,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美好和诗人对春天的喜爱。
黄鹂的出现打破了云朵的宁静,象征着诗人多情的心境。红色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舞动,给人以静谧而美好的感觉。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内心情感,展现了辛弃疾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诗人的浪漫情怀。
总之,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多情诗人的赞美。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浪漫而充满情感的氛围,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为惭食肉主恩深,日晏蟠蜿卧锦衾。且学志人知白黑,那将好爵动吾心。
吾闻何月卿,逸气欲倾泻。词源浩班扬,诗律薄风雅。想初读书眼,坐阅灯几炧。土生贵适性,安得计用舍。青鞋踏九疑,丝絇远金马。飘然潇湘游,采芷动盈把。吁嗟既忧患,犹得营万瓦。我无茅一庐,劫劫思里社。
真个先生爱睡。睡里百般滋味。转面又翻身,随意十方游戏。游戏。游戏。到了元无一事。
四曲渔人寿烛明,明在水云连处生。倚天若木朝朝艳,照海金波夜夜清。
雨余山色媚晴晖,无呈孤云自在飞。坐到黄昏尤不恶,载将明月满船归。
醉帽不轻飞,秋菊有佳色。自惭群座中,主人犹未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