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铎吟风月半凹,黄金布地欠诛茅。
三更出日真光景,大好钦身正笠包。
郑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峡州教授。十六年,除国子录。因参预史弥远拥立理宗谋,获信任,宝庆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二年,权工部侍郎,进给事中。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签书枢密院事。三年,爲参知政事。六年弥远卒,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左丞相。三年,因天灾提举洞霄宫,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亲书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復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九年,迁左丞相。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謚忠定。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残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宋史》卷四一四有传。 郑清之诗,《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诗,编爲第八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九卷。
《和白雪老禅二偈》是宋代郑清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檐铎吟风月半凹,
黄金布地欠诛茅。
三更出日真光景,
大好钦身正笠包。
诗意:
这首诗以禅宗的意境为背景,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禅修的领悟,以及对禅宗思想的崇敬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言和意象,巧妙地描绘了禅修者的内心境界和与自然的融合。首句"檐铎吟风月半凹",檐铎是寺庙悬挂在屋檐下的钟,吟风月则是禅宗修行者在风月之间吟咏诵经。半凹则可理解为禅修者的心境半凹,即内心平静而专注。这一句把禅修者与自然景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表现出禅宗修行者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接着的"黄金布地欠诛茅"是对禅修者的称颂。黄金布地指的是修行者的身体,欠诛茅则是指修行者虽然有金钱与物质的缺乏,但心境却是纯净无染的。这句表达了禅修者对物质欲望的超越和内心的清净。
第三句"三更出日真光景"描绘了禅修者在深夜中观察到的真实景象。三更指的是半夜三点左右,出日则是指佛光的出现。真光景指的是修行者通过禅修观察到的真实、明亮的景象。这句表现了禅修者在沉寂与寂静中对于真实本性的领悟。
最后一句"大好钦身正笠包"则是对禅修者的赞美。大好表示修行的成就,钦身指的是修行者对自己身心的敬重和珍视,正笠包则是指修行者戴着的禅修用的斗笠。这句表达了修行者在禅修中所获得的充实和满足感。
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展示了禅修者内心的宁静、纯净和对真实本性的领悟。通过自然景色和禅修符号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禅修修行的推崇和对禅宗思想的赞美。同时,诗中也体现了禅修者在修行过程中所追求的超脱物质欲望、追求内心真实与清净的境界。
肩吾作诗庆五十,矜我颠跻授之挚。因思五十义最精,造化机缄斯出入。君看五位相生成,前荡后摩如授揖。至於五衍宜有穷,泽火趋新承井汲。作圣工夫方自兹,为人生活知非急。革人於此叹始衰,血气虽衰义逾集。蹇余不学晚知非,方把斯心验存蛰。独嗟道远莫致之,原与始终谋不及。
柴门直面排青壁,山木凋霜疏寂历。西风吹雨众山昏,声落茅檐断还滴。每读离骚伤远游,一为迁客又经秋。四时代谢不停轨,澂江万古长悠悠。丹枫蕙叶照岩壑,物态故欲增繁忧。诗成满岫湿烟起,寸心折尽空搔头。
耿耿官不成,迢迢夜未阕。良朋梅不留,负此当轩月。怀想空郁陶,眺听转清绝。他时重见过,余樽犹可洁。
早闻凌云彩,谓在鸳鹭俦。华发始相遇,沧江仍旅游。策名忘苟进,澹虑轻所求。常服远游诫,缅怀经世谋。片帆背风渚,万里还湘洲。别望荆云积,归心汉水流。兰苕行采采,桂棹思悠悠。宿昔无机者,为君动离忧。
楚天空阔月成轮,蜀魄声声似告人。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
门掩杨花一夜风,自怜羁客尚飘篷。不堪吟罢东回首,鸟傍岩花红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