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吹麦麦穗好,饥儿道上扶其老。
皇天雨露自有时,尔恨秋成常不早。
南山壮儿市兵弩,百金装剑黄金缕。
夜为盗贼朝受刑,甘心不悔知何数。
为盗操戈足衣食,力田竟岁犹无获。
饥寒刑戮死则同,攘夺犹能缓朝夕。
老农悲嗟泪沾臆,几见良田有荆棘。
壮夫为盗羸老耕,市人珠玉田家得。
吏兵操戈恐不锐,由来杀人伤正气。
人间万事莽悠悠,我歌此诗闻者愁。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和晁应之悯农》是宋代张耒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南风吹麦麦穗好,饥儿道上扶其老。
皇天雨露自有时,尔恨秋成常不早。
南山壮儿市兵弩,百金装剑黄金缕。
夜为盗贼朝受刑,甘心不悔知何数。
为盗操戈足衣食,力田竟岁犹无获。
饥寒刑戮死则同,攘夺犹能缓朝夕。
老农悲嗟泪沾臆,几见良田有荆棘。
壮夫为盗羸老耕,市人珠玉田家得。
吏兵操戈恐不锐,由来杀人伤正气。
人间万事莽悠悠,我歌此诗闻者愁。
中文译文:
南风吹拂麦浪金黄,饥饿的孩子们在路上扶助老人。
天地间的雨露有它的时机,你们怨恨秋天的丰收总是来得晚。
南山上壮士们市场上卖弓箭,百金装剑,黄金缕。
夜晚他们成为盗贼,白天受刑,却甘心不悔,无法计数。
为了偷盗而持戈剑,却连衣食都难以维持,劳作田地一年仍无所获。
饥寒和刑罚使人同归于尽,但掠夺者仍能缓解朝夕之间的困苦。
老农悲叹泪湿衣襟,很少见到良田上长满荆棘。
壮士们成为盗贼,而羸弱的老农却艰难地耕种,市井之人得到了珍宝和田地。
官吏和士兵持戈剑,恐怕已经失去了锐气,历来杀人伤害正义之心。
人间万事都是混沌而漫长的,我唱起这首诗,让听者感到忧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诗中描绘了南风吹拂麦浪金黄的景象,但饥饿的孩子们却在路上扶助老人,暗示了农民的辛劳和贫困。作者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天地规律的不满,认为丰收的季节总是来得太晚。
诗中还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道德沦丧。壮士们卖弓箭和剑,成为盗贼,白天受刑,却甘心不悔,这暗示了社会的道德败坏和法律的无力。而老农则艰难地耕种,却很少能享受到自己辛勤劳作的成果,这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平。
诗人通过描绘这些社会现象,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农民的同情。他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农民的困境,同时也对社会的道德沦丧表示忧虑。整首诗以悲愤的口吻写就,给人以深思和忧愁之感。
愁向胡天别塞垣,一闻南雁一销魂。妾心纵得随明月,解近君王不解言。
好画谁如莘枣强,堕马折肱犹未忘。何年写此寒林趣,精绝未数左手王。屋里何人坐吹笛,似是南昌郡中客。曲终朔雪忽飞来,开门满树梅花白。
莫嫌梅影太清寒,试向冬窝带雪看。自是一般相茹入,无诗恰莫近栏干。
乱山急雨佐吾愁,春去已远人淹留。谁能一饮一车酒,纵谈醉胆下凉州。元戎高韵抚鸾凤,旧有沙堤几步长。眼底不堪论往事,且夸羯鼓似邠娘。应怜逋客羞涩余,思归欲自架柴车。月边风冷不得住,凡骨从来有曼都。
使王近于民。远于佞。近于义。啬于时。惠于财。亲贤使能。
小立危楼望眼遥,晚烟淡处见湖桥。梅花落尽寒犹力,留得东风候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