黕黕云如涌,淙淙雨若倾。
骤翻银汉浊,匀洒玉绳明。
雷怒无停势,风豪有遏声。
危楼已初伏,犹谓裌衣轻。
文同(一○一八~一○七九),字与可,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东)人。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初仕邛州军事判官。至和二年(一○五五)调静难军节度判官,嘉祐四年(一○五九)召试馆职。六年,出通判邛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改汉州。三年,迁知普州。神宗熙宁三年(一○七○)召知太常礼院。因议新法不合,四年,出知陵州,歷知兴元府、洋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改知湖州。二年,赴任途中卒于陈州,年六十二。文同除诗外尤以墨竹知名,画家称文湖州竹派。后人编有《丹渊集》四十卷,拾遗二卷,附范百禄所撰墓志及家诚之所撰年谱。《宋史》卷四四三有传。 文同诗二十卷,以《四部丛刊》初编影印毛晋汲古阁重刊明万历三十八年吴一标刻《陈眉公先生订正丹渊集》爲底本,参校明万历四十年蒲以怿刊《新刻石室先生丹渊集》(简称新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梁山舟校新刻本(简称梁校,藏南京图书馆),及近人傅增湘校汲古阁本(简称傅校,藏北京图书馆)。另辑录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陈基载大雨》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文同。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黯黯云如涌,
淙淙雨若倾。
骤翻银汉浊,
匀洒玉绳明。
雷怒无停势,
风豪有遏声。
危楼已初伏,
犹谓裌衣轻。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猛烈的大雨。诗人以形容词和动词描绘雨云和雨水的景象,以及雷声和风声的威力。诗人还提到了一个危楼,暗示了大雨对人类的影响。尽管雨衣可以保护身体,但诗人仍感到雨势的威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描绘和生动的词语,将大雨的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黯黯云如涌"和"淙淙雨若倾"这两句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生动地表现了雨云的浓厚和雨水的倾泻。"骤翻银汉浊"和"匀洒玉绳明"则形象地描绘了雨水的涌动和银色的光芒。雷声和风声的描写更增强了整首诗的氛围和声音效果。最后两句"危楼已初伏,犹谓裌衣轻",通过对一个危楼的提及,暗示了大雨对人类的威胁。虽然有雨衣的保护,但诗人仍感受到雨势的强烈和威力。
整首诗以形容词和动词为主要手法,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对声音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雨的气势和威力。诗人用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将大自然的力量展现出来,让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强烈的视觉和听觉感受。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景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的感受。
江上潮始白,林端霞半紫。微风扬归帆,红叶映行子。芳醪耻金樽,清歌犹在耳。马鸣不见人,愁来若流水。
江梅占尽江头雪。忍寒玉骨夸清绝。不似杜秋娘。婆娑秋水傍。波光涵晚日。照影从教密。隐隐认遥黄。隔溪十里香。
蜂蝶如知春已归,雨余莺亦缕金衣。东风尽把杨花翦,吹作满城轻雪飞。
岁律行将变,君恩竟未回。门前即潮水,朝去暮常来。
不贪薏苡与明珠,曳屣狂歌信杖扶。谁道先生贫彻骨,先生清处若冰壶。
喜缀真仙讌禁林,玉堂新事好供吟。天章刻石兴风雅,宸翰书牌耀古今。势逸夺回龙凤迹,调高流入管弦音。光凝玉斝琼浆润,冷布花砖药树阴。地贵每朝金殿近,景清如到玉壶深。得陪嘉会荣观大,虔效赓歌乐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