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

造次欲安嗟孰是,参前无物若为书。
萧条此意人谁问,兴废由来命也与。

作者介绍

杨时(一○五三~一一三五),字中立,学者称龟山先生,南剑州将乐(今属福建)人。神宗熙宁九年(一○七六)进士,调官不赴,先后从程颢、程颐学,世传有“程门立雪”之佳话。年四十后始出,歷知浏阳、余杭、萧山县,张舜民荐爲荆州教授。徽宗宣和中,召爲秘书郎,未几除迩英殿说书。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除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又兼国子祭酒,力排和议。乞致仕,提举崇福宫。高宗即位,除工部侍郎兼侍读,以龙图阁直学士提举洞霄宫,致仕。着书讲学,东南学者推爲程氏正宗。绍兴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靖。有《龟山集》。事见清毛念特《宋儒龟山杨先生年谱》,《宋史》卷四二八有传。杨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龟山集》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八年杨令闻雪香斋刊本(简称顺治本),光绪九年延平府署刊本(简称光绪本)等。光绪本多出底本诗八首,今又从《严陵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合併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陈莹中了斋自警六绝》是宋代诗人杨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造次欲安嗟孰是,
参前无物若为书。
萧条此意人谁问,
兴废由来命也与。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面对动荡不安的时局,内心的焦虑和无奈之情。作者感叹自己的行动是否能够带来安宁,他觉得自己像是在空中悬浮,没有实质的事物可以作为支撑,只能将自己的思考写成书籍。然而,这样的思考和书写只能让人感到寂寥,没有人能够理解其中的意义。诗末作者表示,国家的兴衰命运究竟是由什么决定的,也无从得知。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动荡和自己个人处境的思考和疑惑。首两句“造次欲安嗟孰是,参前无物若为书”,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行动的不确定性和困惑。作者以“造次欲安”来形容自己内心的焦躁和迷茫,而“参前无物若为书”则显露出他将思考写成书的决心,试图通过文字来寻求答案和解脱。

接下来的两句“萧条此意人谁问,兴废由来命也与”,展示了作者对于自己思考的孤独和无奈。他感叹自己的意义和思想被人们所忽视,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苦心和用心。最后一句“兴废由来命也与”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兴衰命运的思考。他认为国家的兴衰并非完全由个人的努力所能左右,而是受到一种命运的支配,这也是他对于国家现状的无奈和疑惑。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对于社会现实的思考。通过反问和矛盾的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自身处境和国家命运的思考和质疑,体现了宋代士人在动荡时局下的困惑和无奈之情。

  • 《偈十六首》

    德山棒如雨点,临济喝似雷鸣。虽然声振一时风流万世,检点得来还是强生节目。华藏则不与么,三间茆屋。十里松门,健则纵步閒游,困则倒头酣寝。身如槁木,心若死灰。有人笑我愚痴,正爬著侬家痒处。

  • 《学宫诸生饮邀予与子野同之三首》

    忍饥不嗅嗟来食,强项从教俗子嗔。乘闲甘作不速客,好事无非我辈人。

  • 《诗一首》

    炼矿成金得宝珍,炼情成性合天真。相逢此理交谈者,千百人中无一人。

  • 《杂诗》

    经界废已久,王者无尺土。强力喜饕吞,含血不肯吐。孱弱困道傍,性命轻毫缕。为政须务本,析薪何匪斧。

  • 《秋懹》

    曩得治中俸,湖山偶卜居。身尝著禾谱,儿解读农书。遇事绝欣厌,接人均戚疏。乾坤虽浩浩,等付一蘧庐。

  • 《减字木兰花(赠孙兴宗侍儿四首)》

    修眉山远。娇抹乌云秋水畔。酒里花前。坐拥斯人怎得寒。醽醁浮满。须索空缸仍覆盏。正恐相妨。归去如闻笑语香。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