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卢生涩鞘秋尘,方册谁谈礼乐因。
两地贵游无旧识,五天清会有高人。
泉关茶井当犹惜,火养丹炉看独频。
扬袂公车莫相调,浮名应未似身亲。
林逋(九六八~一○二八),字君復,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孤力学,恬淡好古。早年放游江淮间,后隠居杭州孤山,相传二十年足不至城市,以布衣终身。仁宗天圣六年卒(宋桑世昌《林逋传》,明万历本《林和靖先生诗集》附),年六十一(《咸淳临安志》卷六五)。真宗闻其名,曾赐粟帛;及卒,仁宗赐謚和靖先生。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宋史》卷四五七有传。 林逋诗,以明正德间黑口本爲底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四部丛刊》所收影明钞本即据此)。校以宋绍熙间沈诜刻本(简称宋本,祇残存卷上)、明正统八年王玘刻本(简称正统本)、明万历间诸时宝刻本(简称万历本)。并参校清康熙四十七年吴调元刻本(简称康熙本)、日本贞享三年柳枝轩刊本(二卷本,简称和刻)、一九六○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宋林逋自书诗卷》(简称自书诗卷)及《淳祐临安志》(简称《淳祐志》)、《咸淳临安志》(简称《咸淳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且吸收了清卢文弨以正统本校康熙本(简称卢校)、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五年邵裴子校本(简称邵校)的部分成果。另据自书诗卷、康熙本、《淳祐志》、《永乐大典》等书中辑得之集外诗,附于第四卷卷末。
《和酬泉南陈贤良见赠》是宋代诗人林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湛卢生涩鞘秋尘,
方册谁谈礼乐因。
两地贵游无旧识,
五天清会有高人。
泉关茶井当犹惜,
火养丹炉看独频。
扬袂公车莫相调,
浮名应未似身亲。
中文译文:
湛卢(指琴名)生涩的琴弦上积满了秋天的尘土,
方册(指经书)上谁能谈论起礼乐的起因。
两地的贵游者没有旧时的熟识,
但在天上的清会中会有高人相聚。
泉关(指地名)的茶井仍然珍惜着,
火养的丹炉频繁地被观看。
不要随意扬袖子上公车,
虚名应该不如亲身经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林逋对友人陈贤良的回赠之作,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的开头描述了琴弦上积满秋尘的景象,暗喻着人生的沧桑和岁月的流转。接着,诗人提到方册,指的是经书,暗示了对礼乐的思考。这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对礼乐之道的思索。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两地贵游者之间缺乏旧时的熟识,但在天上的清会中会有高人相聚。这里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两地贵游者的情况,表达了对友情的渴望和对人际交往的思考。
在下一段,诗人提到泉关的茶井和火养的丹炉,这些都是与修身养性相关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修身养性的珍视和对精神追求的思考。
最后,诗人劝告友人不要随意扬袖子上公车,意味着不要追求虚名和功利,而应该注重真实的亲身经历和内心的体验。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琴弦、方册、茶井和丹炉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友情、修身养性和真实体验的思考和珍视。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不要追求虚名和功利,而应该注重内心的体验和真实的人际关系。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年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身落江南不自悲,正欣梅也可供诗。纷纷桃李胡为者,政似当年蔡克儿。
台殿曾为贵主家,春风吹尽竹窗纱。院中仙女修香火,不许闲人入看花。
静里乾坤不计春,非非是是任纷纷。醒原醉白今何在,云外青山山外云。
在宋五世,天子神明。群公奉册,酡扬鸿名。金笔煌煌,遹昭厥成。思皇多祜,兴天同声。
三叠古藤阴,自笑无能为役。千载和陶新曲,了非仙非释。影徒随我月徘徊,风叶露华湿。瓮下是成真逸,醉令人思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