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奴襆被莫相催,待报霜台御史来。
晴陌便当联骑去,春风任放百花开。
文章纸贵争驰誉,朝野人言庆得才。
共向丹墀侍临选,莫惊鳞鬣化风雷。
欧阳修(一○○七~一○七二),字永叔,号醉翁,晚又号六一居士,卢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初仕西京留守推官。景祐元年(一○三四),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因范仲淹事切责谏官高若讷,降爲峡州夷陵令。四年,移干德令。宝元二年(一○三九),迁武成军判官。康定元年(一○四○),復馆阁校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四年,爲河北都转运使。五年,庆历新政失败,因力爲新政主持者范仲淹、韩琦、杜衍等申辩,贬知滁州,徙扬州、颍州。至和元年(一○五四),权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六年,进参知政事。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罢爲观文殿学士,转刑部尚书知亳州。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徙知青州,因反对青苗法,再徙蔡州。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病逝颍州汝阴,年六十六。謚文忠。有《欧阳文忠公集》。又撰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等。《宋史》卷三一九有传。宋胡柯编有《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 欧阳修诗,以《四部丛刊》影元本《欧阳文忠公集》(一百五十三卷、附录五卷)爲底本。参校宋庆元二年周必大刻本(卷三至卷六缺,简称周本,藏北京图书馆)、宋刻本(存《居士集》五十卷,有校,简称宋刻、宋刻校,藏北京图书馆)及明正统刻《居士集》(有元曾鲁考异,简称曾本、曾本校)。底本繫年原注目录下,今移至正文题下。底本孙谦益等所作校记,除删去少数异体字校外,皆予保留;卷末所附考证及续添校记,亦以续校名义补入正文。另辑得集外诗句,附于卷末。
《和出省》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僮奴襆被莫相催,
待报霜台御史来。
晴陌便当联骑去,
春风任放百花开。
文章纸贵争驰誉,
朝野人言庆得才。
共向丹墀侍临选,
莫惊鳞鬣化风雷。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官员出使边疆的场景。诗人欧阳修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对边疆工作的期待和对自己才华的自信。诗中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春天的向往,以及他对自己文章的追求和对人们赞誉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个官员出使边疆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才华的自信。诗中的“僮奴襆被莫相催”表明诗人对出使边疆的期待,他等待着皇帝派遣御史来报告任务。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出发的场景,他骑着马匹穿过晴朗的道路,享受着春风和百花的绽放。这些描写展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人们赞誉的期待。他提到“文章纸贵争驰誉”,意味着他对自己的文学才华充满自信,并期待着在朝野间获得赞誉。最后两句“共向丹墀侍临选,莫惊鳞鬣化风雷”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够在朝廷中展示才华的期待,同时也表明他对自己的才华能够产生巨大影响的自信。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和自己才华的向往,展示了他对边疆工作的期待和对自己能够在朝野间获得赞誉的自信。这首诗词既表达了个人情感,又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士人的心态和追求。
妾情歌柳枝,郎意怜桃叶。罗带绾同心,谁信愁千结。楼上数残更,马上看新月。绣被怨春寒,怕学鸳鸯叠。
王命三征去未还,明朝离别出吴关。白玉高楼看不见,相思须上望夫山。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翡翠为楼金作梯,谁人独宿倚门啼。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
西风吹我鬓鬅鬙,独立庭中影随形。一岁露从今夜白,百年眼对老天青。经秋不脱无多树,近月能明有几星。惆怅前修人去尽,后生谁可嘱遗经。
京尘拂尽一囊轻,归思飘然入杳冥。五两风高飞榜急,八重山秀倚天青。供花林鸟窥禅熟,闻呪潭龙起蛰醒。他日可容攀社侣,篮与终待叩松扃。
柳暗清波涨,冲萍复漱苔。张筵白鸟起,扫岸使君来。洲岛秋应没,荷花晚尽开。高城吹角绝,驺驭尚裴回。
水珠卷苗叶,夕气转阴机。浩露添璀璨,明蟾坐发挥。静窥关物理,行拂上人衣。除却长沮伴,能知此竟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