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嬴秦氏,威力横提封。
北方迤长城,中土锁春风。
阡陌鞅肆孽,简编斯造凶。
民命眇以坠,天势巍且崇。
中焦痼成痞,怨气蟋壤穹。
炎汉一洗之,讵诧百虞功。
规模纳群策,意度恢大公。
约法止三章,赤子归包容。
溺冠胶余习,莫致商山翁。
过鲁尝蒇祠,犹足醒昏蒙。
《和此阳先生感兴诗二十首》是刘黻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我闻嬴秦氏,威力横提封。
北方迤长城,中土锁春风。
阡陌鞅肆孽,简编斯造凶。
民命眇以坠,天势巍且崇。
中焦痼成痞,怨气蟋壤穹。
炎汉一洗之,讵诧百虞功。
规模纳群策,意度恢大公。
约法止三章,赤子归包容。
溺冠胶余习,莫致商山翁。
过鲁尝蒇祠,犹足醒昏蒙。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触动和感慨,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和期望。
诗意和赏析:
诗的开头提到了"嬴秦氏",指的是嬴姓的秦朝,意味着强大的威力和统治力。"北方迤长城,中土锁春风"表达了长城的壮丽景象和对北方的控制。接下来,诗中描述了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不公,如"阡陌鞅肆孽"(指官员贪污腐败)、"民命眇以坠"(指百姓生活艰难)等。而"天势巍且崇"则体现了天命的庄严和崇高。
接着,诗中提到了"炎汉",指的是宋朝,意味着炽烈的阳光。"炎汉一洗之"表示希望炎汉(即宋朝)能够洗刷社会的弊端和不公,以实现国家的治理和百姓的福祉。"规模纳群策,意度恢大公"则表达了要广纳良策,体察民意,实现大公无私的治理理念。
诗的最后提到了"约法止三章,赤子归包容",强调了法律的重要性和对各个阶层的平等对待。"溺冠胶余习,莫致商山翁"意味着个人不能陷入固步自封的思维定势,应该不断进取,不断改善自己。"过鲁尝蒇祠,犹足醒昏蒙"提到了鲁尝,指的是鲁国的鲁哀公,他在受到警示之后才能醒悟,意味着人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警醒自己。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社会现象和国家治理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忧虑和对国家进步的期望,以及对人们自身进取和警醒的呼唤。
之子蕴琅玕,幽轩足考槃。茏葱烟翠湿,琐碎日光寒。似向兰亭见,全胜墨三看。是中虽信美,未可懒弹冠。
客路行多少,干人无易颜。未成终老计,难致此身闲。月兔走入海,日乌飞出山。流年留不得,半在别离间。
春来脚不踏青青,梦里还家梦又醒。一树垂杨楼外绿,莺声不似故园听。
曾求芳茗贡芜词,果沐颁沾味甚奇。龟背起纹轻炙处,云头翻液乍烹时。老丞倦闷偏宜矣,旧客过从别有之。珍重宗亲相寄惠,水亭山阁自携持。
放下著,须弥山。分明北斗面南看。没丝毫,相阻拦。休儱侗,莫颟顸。含元殿上问长安。欲归家,行路难。放下著,须弥山。百斛油麻水上摊。欲成团,真个难。除有累,去痴顽。无心犹是隔重关。到其中,方是安。
渺渺云山去几重,依依独听广陵钟。明朝借问南来客,五马双旌何处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