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邃龙蟠屈,江昏蜃吐楼。
撞钟千百指,阅世八千秋。
僧笑衣冠累,天容杖屦游。
松梢清影碎,薄月带沙流。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大参相公》是宋代刘过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川景色和描写人物形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山邃龙蟠屈,江昏蜃吐楼。
撞钟千百指,阅世八千秋。
僧笑衣冠累,天容杖屦游。
松梢清影碎,薄月带沙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精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感悟。
首先,诗中描绘了山脉蜿蜒曲折,形如龙蟠,给人一种远大而壮丽的感觉。江水在黄昏时分,仿佛是巨大的蜃楼喷涌而出,给人一种虚幻而神秘的美感。
接下来,诗人以“撞钟千百指”来形容自己的阅历和经历。这里的“撞钟”意味着广泛的学识和见识,而“千百指”则表明作者的经历丰富多样,凝聚了无数人的智慧和心血。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展示了自己博闻强识的一面。
然后,诗人以僧人的形象来表达对尘世纷扰的超脱和嘲笑。僧人是高度修行的象征,他们以超然的态度看待红尘世界,对衣冠世俗的追求保持着一种嘲笑的态度。而“天容杖屦游”则表明他们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最后两句诗通过描绘松树的倒影和薄月的倩影,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温柔的意境。松树倒影的清晰与破碎,以及薄月带动沙流的柔和与流动,使得整首诗的氛围更加宁静和深远。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山川景色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壮美和幽静的对比,同时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表达了对尘世和人生的超脱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间。
不学相如故倦游,身唯晏子一狐裘。眼明自可空群象,笔健何妨力万牛。许我春风还帝所,多君雪浪转船头。爱山堂下平生梦,试问梅花可忍不。
做个逍遥出世人。都缘传得好根因。收聚琼花香馥郁,新新。自然不住饮甘津。便把虚无常作伴,更将清净永为邻。贪养胎仙宁著假,真真。
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唯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
谁尝失之,群起竞逐。不见泰山,一得百覆。文王之囿,草羡泉足。生逢兹辰,呦呦攸伏。
寒日征骖懒复回,经宵仍喜驻岩隈。径盘幽迹遥知鹿,林逗清香定有梅。晓影瘦猿窥涧溜,夜声肥羜灹炉灰。我心非动我非静,白足禅僧无妄猜。
青州从事难再得,墙底数樽犹未眠。商略督邮风味恶,不堪持到蛤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