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一能攀古圣贤,仅能澄净一腔天。
新於梅畔见无极,久何心中阅逝川。
文畅惠勤同锡饭,东园甪里共衾眠。
仪秦肩谷难参错,莫怪香山去学禅。
陈普(一二四四~一三一五),字尚德,号惧斋,福州宁德(今属福建)人。从会稽韩翼甫。宋亡,元三次辟爲本省教授,不起。隠居授徒,四方及门者岁数百人,学者称石堂先生。元成宗大德元年(一二九七),应刘纯父聘,主云庄书院,熊禾留讲鳌峰。延祐二年卒,年七十二。有《石堂先生遗集》二十二卷等。事见本集附录《石堂先生传》。 陈普诗,以明嘉靖十六年宁德知县程世鹏刻《石堂先生遗集》爲底本,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五《石堂集》(简称四库本)。底本明显错字,径改。
《和答友人》是宋代陈普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无一能攀古圣贤,
仅能澄净一腔天。
新於梅畔见无极,
久何心中阅逝川。
文畅惠勤同锡饭,
东园甪里共衾眠。
仪秦肩谷难参错,
莫怪香山去学禅。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陈普对自己学识的谦逊和对自然、历史的悟性的感慨。他自谦自己没有能力与古代的圣贤们相提并论,但他却能够通过自己的澄净心灵感受到天地的无穷。他在梅花树下感受到了无限的宇宙之美,同时也在内心中体验了岁月的流逝。他与志同道合的友人一同分享知识,共同品味生活的美好。陈普提到了仪秦和肩谷,暗示自己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其中,但他并不会因此而感到遗憾或沮丧,而是选择去香山学习禅宗,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境界。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陈普对学识和人生境界的思考。他承认自己无法与古代的圣贤相比,但他通过澄净的心灵去感悟天地之间的奥妙。诗中的梅花象征着坚韧和纯洁,梅花树下的场景则给人以静谧、宽广的感觉。作者与友人共同分享学问和生活,体现了知识的力量和真挚的友谊。最后,作者提到了仪秦和肩谷,表达了对禅宗精神的向往。他选择去香山学习禅宗,意味着他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学识、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表达了一种谦逊、悟性和追求的态度。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禅宗的提及,呈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这首诗词给人以深思和共鸣,展示了宋代士人的学识与情感的融合,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传统和禅宗智慧的尊重和追求。
小圆珠串静慵拈。夜厌厌。下重帘。曲屏斜烛,心事入眉尖。金字半开香穗小,愁不寐,恨西蟾。
青云台殿泉声隔,黄叶关河雁影来。别有诗人好怀抱,西风双鬓一登台。
云骖驱半景,星跸坐中天。国诞玄宗圣,家寻碧落仙。玉杯鸾荐寿,宝算鹤知年。一睹光华旦,欣承道德篇。
最怜佳丽地,萧散惬幽情。不著《潜夫论》,无求处士名。莺啼催小饮,鹤步伴闲行。欲结村中社,题诗报友生。
蒙泉秋色登临处,愁送将归。一梦经时。肠断佳人、犹唱渭城词。春来重醉分携地,人在天涯。别后应知。两鬓萧萧、多半已成丝。
有道如君方杜门,无能惭我亦乘轩。殷勤好在经纶学,早晚亲承雨露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