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答赵生师白见寄》

休论吾昔与吾今,窗下婆娑有学林。
会意书非求甚解,无弦琴岂要知音。
是中截断谈天口,何处寻来立雪心。
永日春风莺百啭,幽人踵息正深深。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答赵生师白见寄》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幽居的文人与赵生师的书信往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和对友谊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不必讨论我的过去和现在,
窗下摇曳着一片学问的林木。
相通的书信并不追求过分的解释,
并非每个弹琴之人都需要知音。

在这其中,我们截断了交谈的话语,
却无法确定立下雪心的地方。
整日里,春风中百鸟欢鸣,
幽居者的脚步声渐渐沉深。

诗意和赏析:
《和答赵生师白见寄》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孙应时的思考和情感。诗人在与赵生师的书信往来中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对友谊的理解。

诗词的开头表明了诗人不愿讨论过去和现在的事情,他似乎更关注现在窗下的学问林。这里的“学问林”可以理解为知识的海洋,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广阔。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书信的理解。他认为书信并不仅仅追求文字的解释,更重要的是心灵的相通。诗人暗示了真正的友谊不在于言辞的理解,而是心灵的共鸣和契合。

下一句中的“弹琴之人”暗示了孤独的文人,他们弹奏着无弦琴,表达着内心的情感,却不一定能得到理解和共鸣。这句话呼应了前两句,强调了诗人对于真正的知音的渴望。

接下来的两句以修辞手法“是中截断”形容了交谈的话语被中断,无法找到立下雪心的地方。这里的“立雪心”可以理解为坚定的决心和意志。诗人似乎在表达自己对于真挚友谊的追求,但却无法得到满足。

最后两句描绘了幽居者所处的环境。春风吹拂下,百鸟欢鸣,但幽居者的脚步声却渐渐安静。这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深思,他在寂静中思考着友谊的意义和内心的追求。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孙应时对于友谊和心灵交流的思考。诗人渴望真正的知音,但却在现实中感到困惑和孤独。这种思考和情感的表达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深远的诗意和赏析价值。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