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向词江挹彼清,爱君诗句早知名。
百家悬镜知妍丑,一字提衡有重轻。
画话岂淹三友益,简才方廓四聪明。
肯临蔀屋相辉映,自愧常谈只老生。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和单普二首》是宋代胡寅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能够借词江的清水,传颂你的诗句早有名声。各家的镜子能照出美丑,一个字能衡量轻重。谈论绘画并不能超越三友的益处,才能简洁却能展现四位聪明。你愿意来我这蔀屋相互辉映,我却因为只谈论老生而自愧不已。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胡寅以和诗友单普为名所作,表达了对单普的赞美和自嘲。诗人称赞单普的诗句早已有名声,他的才华被词江的清水所借,传颂出去。诗人用"百家悬镜知妍丑,一字提衡有重轻"表达了单普的诗才卓越,能够让各种批评家都看到其中的美与丑,并能通过一个字来衡量诗句的轻重。这里的"一字提衡"意味着单字的运用可以决定整个诗句的优劣,显示了单普对诗歌艺术的精准把握。
接下来,诗人谈到绘画,表示绘画无法超越三位朋友的益处。这里的"三友"指的是文化名人,可能指诗人自己与单普还有第三位朋友。诗人认为单普的才华简洁而富有深意,能够展现出四位聪明的特质。这里的"四聪明"可能指的是四种智慧的表现,也可以理解为四位聪明的朋友。
最后两句诗中,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对自己的自卑和愧疚。他愿意与单普相互交流,使彼此的才华相互辉映,但他自己却因为只谈论老生(指老生角色在戏曲表演中的表演技巧)而感到自愧不如。这里的"蔀屋"是指戏曲演员临时居住和排练的简陋房屋,表示诗人自认为自己的才华不及单普。
整首诗词通过赞美诗友的才华和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单普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怀疑和自卑。这种自谦和自嘲的情感,给人以温和、真挚的感受,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典型思维和情感表达方式。
霜落小园瑶草短,瘦叶和风,惆怅芳时换。懊恨年年秋不管,朦胧如梦空肠断。独立荒池斜日岸,墙外遥山,隐隐连天汉。忽忆当年歌舞伴,晚来双脸啼痕满。
西征已度故关山,秋雨零零路屈盘。受尽艰辛心不足,解程又展画图看。
青青草色满江洲,万里伤心水自流。越鸟岂知南国远,江花独向北人愁。生涯已逐沧浪去,冤气初逢涣汗收。何事还邀迁客醉,春风日夜待归舟。
容华不待年。何为客游梁。九月寒阴合。悲风断君肠。叹息空房妇。幽思坐自伤。劳心结远路。惆怅独未央。
世路悠悠水不萍,相看谁与眼长青。千年彝鼎观动业,一代图球见典型。谩道石能生白璧,自知竹已化青宁。绝怜驿路梅花句,肯落空江杜若汀。
云入此山深,余常拄瘞行。客樵分茗处,碑碛半苔侵。地僻终招隐,池清独照心。顺宁皆是道,谨勿厌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