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得故人书》

来书才一纸,离别意何长。
应为相思苦,还能细作行。
水浮新恨阔,花想旧容芳。
欲问人何处,青楼在帝乡。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和得故人书》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张耒。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来信只有一纸之隔,但离别之情何其长。虽然相思之苦难以言表,但仍能写下细致入微的行踪。水面上漂浮的是新的痛苦,花朵却怀念旧时的美丽。我想问你在哪里,热闹的青楼在皇帝的都城里。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与故人之间的离别之情和彼此相思之苦。尽管他们之间只有一纸书信的距离,但离别的情感却异常深长。作者在表达相思之苦时,用了细致入微的手法,描述了自己的行踪和思念之情。水面上漂浮的是新的痛苦,而花朵则怀念旧时的美丽。最后,作者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想知道故人现在在哪里,而青楼则象征着繁华喧嚣的都城。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诗中使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水和花这两个意象,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思绪的纷乱。水面上漂浮的是新的痛苦,花朵则怀念旧时的美丽,这种对比增强了诗词的情感张力。诗的结尾,作者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并想知道故人现在所在的地方。最后一句"青楼在帝乡"则通过青楼和皇帝的都城的象征,描绘了繁华的场景,使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壮丽和悲凉之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表达和对比的手法,成功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同时展示了对繁华都城的追忆和思念。

  • 《送雅上人自鄞归杭》

    之子幡然别,何人伴寂寥。相从非世道,独去是寒朝。目送孤帆远,魂随晓浪消。重来须定约,莫待隔江招。

  • 《鹧鸪天(峡石前用韵答吴子似)》

    叹息频年廪未高。新词空贺此丘遭。遥知醉帽时时落,见说吟鞭步步摇。干玉唾,秃锥毛。只今明月费招邀。最怜乌鹊南飞句,不解风流见二乔。

  • 《六忆诗》

    忆来时。灼灼上阶墀。勤勤叙别离。慊慊道相思。相看常不足。相见乃忘饥。

  • 《溪上》

    秋色共溪长,游人笑语凉。萍开天倒影,莲堕水流香。鱼罶和星漉,禽罝带雨张。从今摇桂棹,不必问潇湘。

  • 《宣城崔大夫召联句,偶疾不获赴因献》

    心慕知音命自拘,画堂闻欲试吹竽。茂陵罢酒惭中圣,漳浦题诗怯大巫。鬐鬣几年伤在藻,羽毛终日羡栖梧。还愁旅棹空归去,枫叶荷花钓五湖。

  • 《辋川》

    世累为身累,闲忙不自由。殷勤辋川水,何事出山流。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