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赋从军咏式微,山斋重此理松扉。
春来园圃朱樱遍,霜后盘飧绿芋肥。
瓶锡时邀高士驾,台缁多学野人衣。
白莲诗社方求友,喜得支公与共归。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和刁节推郊居寄说晤二诗僧》是苏颂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倦赋从军咏式微,
山斋重此理松扉。
春来园圃朱樱遍,
霜后盘飧绿芋肥。
瓶锡时邀高士驾,
台缁多学野人衣。
白莲诗社方求友,
喜得支公与共归。
诗意:
这首诗词是苏颂写给刁节推和说晤两位僧人的寄语。诗人倦于从军之事,表达了对世事渐趋衰微的感慨。他重回山斋,重新理顺了那扇松木门。春天来临时,园圃里的朱樱花盛开满地,霜后饭食中盘盘都是绿芋,丰盛可口。苏颂邀请高士们带着瓶锡前来,共同品味山斋的清净。在这里,台缁(指僧人)们都是学习野人的衣着简朴。白莲诗社成立不久,苏颂正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喜得支公与他一同归来。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和人物描写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观察和感慨。诗人的山斋是一个宁静自然的避世之地,他在这里重新整理思绪,回归内心的宁静。春天的园圃里,朱樱花盛开,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霜后的绿芋则象征着丰收和美食。诗人邀请高士们来品味山斋的清净,表达了对清雅高尚的追求。他提到台缁多学野人衣,暗示僧人们虽然修行在山野,但对于学问和文化的追求并不亚于世人。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愿望,支公的到来使他欣喜不已。
整首诗词展现了苏颂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以及对清净和友谊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诗人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整体氛围清新宜人,给人一种宁静和愉悦的感觉。
诏下催归觐,人传便尹京。班才联从橐,庭忽舞铭旌。玉树悲中折,金丹圣莫生,泽多唯乳子,天道若无情。
冠盖连翩陌上来,风光烂漫拥楼台。玉卮贮酒随宜饮,绮蒿寻花角处开。小雨前宵先泼火,委春明日又吹灰。须知胜集人间少,惆怅金羁容易回。
诗酒平生乐,无如老病侵。才衰愁韵险,量退怯杯深。宿露滋金藟,微霜点缬林。呼鹰五陵路,惆怅少年心。
贫家不辨构坚木,缚竹立架擎酴醾。风摇雨渍不而久,未及三载俱离披。往来遂复废此径,举头碍冠行絓衣。呼奴改作岂得已,抽新换故拆四篱。来春席地还可饮,日色不到香风吹。
东方曨曨车轧轧,地色不分新去辙。闺门半掩窗半空,斑斑枕花残泪红。君心若车千万转,妾身如辙遗渐远。碧川迢迢山宛宛,马蹄在耳轮在眼。桑间女儿情不浅,莫道野蚕能作茧。
短亭过尽长亭到。未忍过征棹。天涯自是别离身。更折一枝杨柳、赠行人。淮阴堤上残阳里,暮草连空翠。一樽别酒苦匆匆。还似陇头流水、各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