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君持志一恭谦,何间幽明与巨纤。
渴雨方将为旱闵,卧龙便不复泥潜。
连宵颇作霶沱注,阖郡均蒙优渥沾。
窃喜阳春端有脚,闾阎和气日须添。
陈淳(一一五五~一二一九),字安卿,学者称北溪先生,龙溪北溪(今福建漳州)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乡贡进士。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朱熹知漳州,淳执贽从学,延置学宫。曾权长泰簿(本集卷四《权长泰簿喜雨呈郑宰》《解职归题主簿轩壁》)。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预特试,明年授安溪簿,未及上,十二年卒,年六十五。有《北溪大全集》五十卷等。事见本集附录宋陈宓《北溪先生墓志铭》、门生陈沂《北溪先生叙述》,《宋史》卷四三○有传。 陈淳诗,以明弘治三年抚州守周梁石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北溪大全集》(简称四库本)、清干隆四十八年陈文芳刻本(简称陈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
《和丁大咏史君祷雨之韵》是宋代陈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史君持着诚挚的心情,谦虚恭敬,不分幽明、不论大小。渴望雨水以解旱情,卧龙已然不再隐藏身影。整夜间雨水纷纷而至,全县人民都享受到了恩泽。我暗自喜悦,阳春时节脚步稳健,闾阎之间和谐和气日益增添。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史君(指丁大)祈雨的情景。诗人以史君持志一恭谦的态度来形容丁大虔诚祈雨的心情,无论是幽暗还是明亮的时刻,无论是巨大的事物还是微小的事物,他都一视同仁。诗人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望,希望雨水能降临干旱的民众,解除他们的困境。诗人还提到了卧龙(指丁大)不再隐藏自己的才能,意味着丁大将展现自己的能力,不再默默无闻。诗人描述了雨水连绵不断,给全县带来了福利。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感叹阳春时节蓬勃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气氛日益增加。
赏析:
这首诗词以史君祈雨为主题,通过描绘史君的态度和雨水的到来,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期盼和对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史君持志一恭谦与幽明、巨纤进行对比,突显了史君虔诚的态度和他不分大小的心胸。诗人以渴雨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望,希望雨水能解除干旱的困境,给人们带来希望和生机。诗中的卧龙象征着丁大的才能,他不再隐藏自己,将展示出自己的能力。诗人通过描绘连宵雨水的丰沛和阖郡人民的受益,表达了对雨水的喜悦和对丁大祈雨行动的赞美。最后,诗人以阳春时节的脚步稳健和闾阎和气的增添,寄托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愿。
这首诗词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祈雨的场景,表达了对雨水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描绘史君的虔诚和雨水的丰沛,传递了人们对祈求希望和关爱的信心,以及对丁大祈雨行动的赞美。整首诗词情感饱满,意境深远,给人以希望和激励。
自挽狂澜制百川,致君何日不尧年。由来八座尚书贵,盛事骎骎海内传。
妙吹杨叶动悲笳,胡马迎风起恨赊。若是雁门寒月夜,此时应卷尽惊沙。天生一艺更无伦,寥亮幽音妙入神。吹向别离攀折处,当应合有断肠人。
春日山居好,柴门爱客过。连朝恣泥饮,随意有山歌。句小从人学,才衰觉气和。情怀依分足,好景不须多。
经旬把擘言犹在,昨日题诗墨尚新。清晓访君呼不起,寝门一恸泪沾巾。
平日君多暇,如今我亦闲。人归真得地,吏隐胜居山。烟浪一千顷,茅檐三四间。天寒倚修竹,空翠湿欹鬟。
昔我走东海,遥望殊庭曲。独木盘九龙,欲以铁纲漉。纷纷下百怪,牙甲争踏蹴。珊瑚泣沈沈,怅望不昔录。终然出用大,坐阅年代速。寄谢寥阳天,龙宫书未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