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丁御史出郊雩祀夕雨初霁》

雩帝临初孟,涓辰用吉辛。
肄仪惭陋学,司直接名臣。
出从笼街驭,时观避路人。
雨馀鲜野服,云霁变鱼鳞。
觚陛牲匏洁,公卿冕佩辏。
共期严荐享,上副圣心纯。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和丁御史出郊雩祀夕雨初霁》是苏颂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苏颂和丁御史一同前往郊外参加雩祀仪式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雩帝临初孟,涓辰用吉辛。
肄仪惭陋学,司直接名臣。
出从笼街驭,时观避路人。
雨馀鲜野服,云霁变鱼鳞。
觚陛牲匏洁,公卿冕佩辏。
共期严荐享,上副圣心纯。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颂和丁御史一同参加雩祀仪式的情景。雩祀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用来祈求上天降雨,使庄稼丰收。诗词开头提到"雩帝临初孟",表示雩祀仪式在春季初月进行。接着描述了仪式中所用的祭品和礼仪,以及参与仪式的官员们的庄重和肃穆。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颂和丁御史作为参与者,通过描绘雩祀仪式的场景,展现了古代官员们对于祭祀事务的重视和虔诚。诗词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如"雨馀鲜野服,云霁变鱼鳞",以形象地表达雨后的清新景象。另外,诗中还展现了官员们的礼仪和仪容,如"觚陛牲匏洁,公卿冕佩辏",显示了他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责任感。

整首诗词以平仄韵律自然流畅,字句简练而富有韵味,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祭祀仪式的敬意和对社会秩序的维护的关注。通过描写雩祀仪式的场景和参与者的态度,诗词传达出对于社会稳定和人伦道德的追求,以及对于官员职责和品质的期望。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在表达传统价值观和社会秩序的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表达能力。

  • 《春秋战国门·豫让》

    门客家臣义莫俦,漆身吞炭不能休。中行智伯思何异,国士终期国士酬。

  • 《七夕》

    但把凡身小品论,不须榻頞问星辰。女郎恋别泪如雨,遑托金针度与人。

  • 《孟子·隘与人恭》

    异端岂必皆邪说,执一之偏或过中。隘与恭如失正,到头流弊亦皆同。

  • 《堤月听苏姬楼上理曲》

    晚妆灯火炤楼新,重奏妍词唱未匀。遮莫帘空扉已阖,隔墙犹有听歌人。

  • 《虎渡亭观江浪》

    春风鼓大江,孰能度广狭。似觉海东涛,顷刻上三硖。兹辰当改火,每岁已衣裌。岂意九派天,故絮未可匣。北顾马当矶,西睨鸿宿夹。雪浪欲沃城,无复一凫鸭。钉缆虞岸裂,阁舫惧崖压。天吴政尔骄,水伯讵敢狎。津亭叹逝翁,衰鬓侧乌幍。既昧升天行,亦缺缩地法。故畴身麦交,田事

  • 《定花阻风五首》

    夜色昏昏带远烟,谁家灯火待归船。小迟月上风须息,且伴白鸥今夕眠。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