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董端明大野渔父图》

玉树琼田莹骨清,短篷飘洒动吟情。
针换酒,乐升平。
闻道群王日圣明。

作者介绍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董端明大野渔父图》是宋代诗人李弥逊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玉树琼田莹骨清,
短篷飘洒动吟情。
针换酒,乐升平。
闻道群王日圣明。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大野渔父的形象。他的骨骼洁白如玉,心灵清澈如琼,身着短篷,飘摇自如,随着鱼儿的跃动,吟唱着自己的情感。他用针换取酒,欢乐地享受平安与繁荣。听说众王亲身日夜努力,为国家的繁荣明智而努力奋斗。

赏析:
这首诗词以大野渔父为主题,通过对他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他纯朴而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中的玉树琼田和莹骨清,形容了他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纯净。短篷的形象则使人联想到他在江湖上的自由行走,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他随着鱼儿的跃动吟唱,表达了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提到他用针换酒,乐享升平,表达了他对平安与繁荣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满足。最后一句闻道群王日圣明,传达了大野渔父对群王的赞美,认为他们为国家的繁荣和明智而不懈努力。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大野渔父的生活情景,展现了他纯朴自由的生活态度和对平安繁荣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群王的赞美和对国家繁荣的期盼。整首诗意融洽,情感真挚,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受。

  • 《和夔门开济堂韵》

    世事纷更局面棋,滔滔逝水只东之。几堆顽石鬼神护,一节高风今古奇。司马岂能无战垒,卧龙祗合在筹帷。将星一落空遗恨,费尽诗人几许诗。

  • 《送权二》

    高人不可有(一作友)。清论复河深。一见如旧识。一言知道心。明时当薄宦。解薜去中林。芳草空隐处。白云余古岑。韩侯久携手。河岳共幽寻。怅别千余里。临堂鸣素琴。

  • 《次韵谢吕居仁居仁时寓贺州》

    别君不觉岁时荒,岂意相从魑魅乡。箧里诗书总零落,天涯形貌各昂藏。江南今岁无胡虏,岭表穷冬有雪霜。傥可卜邻吾欲住,草茅为盖竹为梁。

  • 《书斋壁》

    平生忧患苦萦缠,菱刺磨成芡实圜。天下不知谁竟是,古来惟有醉差贤。过堂未悟钟将衅,睨柱宁知璧偶全?自笑为农行没世,尚如惊雁落空弦。

  • 《遣兴》

    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 《西轩杂题三首》

    卧看修筠不见梢,所欣轩户绿阴交。蝉吟鸟语尽堪喜,不用先生自解嘲。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