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东海韵》

炎空欲暮赤云横,何日秋风可抗衡。
尽卷疏帘通水气,静听密罟得鱼声。
山开旷野天全见,人倚平栏夜自明。
衙鼓三通归路近,歌眠犹念竹阴清。

作者介绍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东海韵》是陈宓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炎空欲暮赤云横,
炎热的天空渐渐暮色降临,晚霞如火燃烧。

何日秋风可抗衡。
何时才能拥有秋风的清凉,以抵挡炎夏的炽热。

尽卷疏帘通水气,
轻轻卷起稀疏的窗帘,让清风流通室内。

静听密罟得鱼声。
静静倾听着渔网捕获鱼儿的声音。

山开旷野天全见,
山峦分开,广阔的原野展现在眼前,天空无边。

人倚平栏夜自明。
人们倚着平栏,夜晚自然明亮。

衙鼓三通归路近,
官衙的鼓声敲响三通,表示回家的时间已经临近。

歌眠犹念竹阴清。
歌声催人入眠,却仍然怀念竹林里清凉的阴凉。

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夏日酷热的感受和对秋凉的期盼。炎热的天空和晚霞的描绘,突出了夏天的酷热。作者对秋风的向往表现了对凉爽舒适的渴望。通过描写疏帘、水气、鱼声等细节,诗词展现了室内的清凉和宁静。山峦和广阔的原野描绘出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们倚栏夜晚自明的场景相互呼应。最后,鼓声和歌声的描写衬托了归途的喜悦和对竹阴清凉的怀念,使整首诗词更加丰富和生动。整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凉爽、宁静和归途的渴望,给读者带来一种清新、舒适的感受。

  • 《拟西北有高楼诗》

    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绮窗出尘冥。飞陛蹑云端。佳人抚琴瑟。纤手清且闲。芳气随风结。哀响馥若兰。玉容谁能顾。倾城在一弹。伫立望日昃。踯躅再三叹。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 《和资道读贺知章传》

    少陵爱贺公,爽气不可致。宁向水底眠,不作尘中士。谪仙见长安,狂言随意至。换酒解金龟,安知天王赐。二子少可人,欣然得朋类。我实异世客,遗编劳补缀。念昔游稽山,颇爱石上字。再拜式画像,物来见真意。翰林有渚孙,能与我同契。

  • 《挂冠》

    古云学古斯入官,我见学易而官难。平生透破梦觉关,本来面目只儒酸。吾亲不侍若为欢,不如归去卧林间。殿前三策沥忠肝,多谢皇恩天地宽。戏衫卸下白衣还,扁舟飞过子陵滩。前修亦有逋与抟,圣世与之俱空闲。何物种放太厚颜,山鬼移文伐其奸。此行无复出闽山,休音息影谷之盘。

  • 《交韵漳州邓教授二首》

    十年猿鹤共萧萧,世事驱人肯见饶。老态岭云风更急,壮心炉篆日还销。催科政拙民犹病,御侮才疏盗正骄。强拾陈言续清唱,却惭横槊按戎昭。

  • 《屈原列传》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

  • 《季秋已寒节令颇正喜而有赋》

    霜降今年已薄霜,菊花开亦及重阳。四时气正无愆伏,比屋年丰有盖藏。风色萧萧生麦陇,车声碌碌满鱼塘。老夫亦与人同乐,醉倒何妨卧道傍。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