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遁泽喜雨韵二首》

叶下亭臯半月秋,风飞雷厉起云头。
一奁返照收林樾,万派飞泉响浍沟。
放郑贤侯初下令,乞灵拙士未能瘳。
吾侪且说维鱼梦,那问驱车相国愁。

作者介绍

王柏(一一九七~一二七四),字会之,少慕诸葛亮爲人,自号长啸,三十岁后以爲“长啸非圣门持敬之道”,遂改号鲁斋,金华(今属浙江)人。从何基学,以教授爲业,曾受聘主丽泽、上蔡等书院。度宗咸淳十年卒,年七十八,謚文宪。柏着述繁富,有《诗疑》、《书疑》等,大多已佚。其诗文集《甲寅稿》亦已佚,明正统间六世孙王迪裒集爲《王文宪公文集》二十卷,由义乌县正刘同于正统八年(一四四三)刊行。事见《续金华丛书》本卷末附《王文宪公圹志》,《宋史》卷四三八有传。 王柏诗,以《续金华丛书》本《鲁斋王文宪公文集》(其中诗四卷)爲底本,校以明正统刻本(简称正统本),及影印《四库全书》本《鲁斋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和遁泽喜雨韵二首》是宋代诗人王柏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叶下亭臯半月秋,
风飞雷厉起云头。
一奁返照收林樾,
万派飞泉响浍沟。
放郑贤侯初下令,
乞灵拙士未能瘳。
吾侪且说维鱼梦,
那问驱车相国愁。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以及一些历史和社会背景的隐喻。

第一句描述了秋天的景色,叶子下的亭台在半月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美丽。第二句描绘了风劲、雷鸣和云聚的景象,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归家的路上,夕阳的余晖映照着林间的绿叶,万派飞泉奔腾而下在浍沟中回响。这里可以理解为王柏对归家的期盼和对家乡风光的赞美。

第五句和第六句提到了放郑贤侯下令、乞灵拙士未能瘳。这可能是指某种历史事件,但具体细节未提及。这里隐含了一种社会和政治的困扰,可能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或忧虑。

最后两句是一种自我安慰和寄托的表达。诗人暂时放下了对社会和政治的忧虑,准备享受一段闲暇时光。他们说起鱼的梦境,却不去问那驱车的相国为何愁苦。这里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高官权贵所面临的压力和烦恼的不关心。

整首诗描绘了秋天的壮丽景色,融合了自然景观和社会背景的隐喻,同时表达了对自由和快乐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景色的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隐喻,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和情感。

  • 《中秋夜半後无云而月色微淡尤为绝景》

    轻烟薄霭九霄寒,素月浑如隔縠看。此夕洞庭应更好,谁能从我跨青鸾?

  • 《蝶恋花 以变白方赠朱亮卿》

    闻道卿卿**损。花落深闺,无限伤春恨。天上灵方吾不靳。为君细染三生鬓。镊白从今闲玉笋。坐看丰姿,潦倒还髫龀。洞里桃花应错认。

  • 《江有枫一篇十章》

    江有枫,其叶蒙蒙。我友自东,于以游从。山有槭,其叶漠漠。我友徂北,于以休息。想彼槭矣,亦类其枫。矧伊怀人,而忘其东。东可游矣,会之丘矣。于山于水,于庙于寺,于亭于里,君子游焉。于以宴喜,其乐亹亹。粤东可居,彼吴之墟。有田有庭,有朋有书,有莼有鱼,君子居焉。

  • 《眼儿媚 醴泉和高齐,遇阳帝故宫·》

    隔江谁唱后庭花。烟淡月笼沙。水云凝恨,锦帆何事,也到天涯。寄声衰柳将烟草,且莫怨年华。东君也是,世间行客,知遇谁家。

  • 《挽邹帅母叶夫人二首》

    昨依绿水芙蓉幙,得傍华堂萱草阴。座识裳蒙眄异常,羹余分颍念恩深。巢庐正洒莱衣泪,传驿俄惊楚些音。二母生荣虽迥别,天寒陟屺一般心。

  • 《送子野》

    四时惨舒不可调,冬夏寒暑易郁陶。春阳著物大软媚,独有秋节最劲豪。金方坚刚屏炎瘴,兑气高爽清风飚。烟霞破散灏气豁,山河震发地脉摇。天开宝监露寒月,海拍积雪卷怒潮。光辉通透夺星耀,蟠潜惊奋斗蜃蚊。高楼精爽毛发竦,壮怀直恐冲斗杓。欲飞轻衣上拂汉,拟乘王气戏鹭涛。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