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路悠悠水不萍,相看谁与眼长青。
千年彝鼎观动业,一代图球见典型。
谩道石能生白璧,自知竹已化青宁。
绝怜驿路梅花句,肯落空江杜若汀。
何梦桂(一二二九~?)(生年据本集卷一○《王石涧临清诗稿跋》),字严叟,幼名应祈,字申甫,别号潜斋,严州淳安(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进士。授台州军事判官,改太学录,迁博士,通判吉州。召爲太常博士,累迁大理寺卿,知时事不可爲,引疾去。入元累徵不起。有《潜斋集》十一卷。事见本集附录《何先生家传》、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一。 何梦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十六年何令范重修本(简称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方山房韵寄李郎中》是宋代诗人何梦桂的作品。在该诗中,作者以婉约的笔调描绘了时光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
诗意:
这个世界如水一样无常,而我们相互间的了解又有谁能持久呢?千年来,彝族的鼎观察着历史的变迁,而一代又一代的人们见证着世事的典型。虽然有人自诩能够使石头变成洁白的玉石,有人自谦已将竹子化为青翠的宁静。然而,我却更加珍惜驿路上那几朵梅花的句子,而不愿意辜负空旷江畔的杜若花。
赏析:
这首诗以流畅的韵律和委婉的语言表达了时光的变迁和人生的无常。作者通过水不萍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世界的无常性,强调了相互间的了解和相识的稀少性。千年的彝鼎和一代又一代的人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见证了世事的变迁和典型。在后面的几句中,作者通过石能生白璧、竹已化青宁的自谦之辞,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珍惜,以及对人生的深思。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他更加珍惜驿路上几朵梅花的句子,而不愿意辜负空旷江畔的杜若花。这里梅花和杜若花被运用为象征,梅花代表着纯洁和坚韧,而杜若花则象征着空旷和自由。作者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传递出对时光流转的深切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的热爱。
水国何年寺,萧条野渡边。僧驱田雀倦,神抱海犀眠。细网垂秋屋,残灯泊暝船。数家枯柳下,犹有旧人烟。
为爱山房峭绝,十年两借禅床。松声夜半清枕,洗尽世间笙簧。
霜凋楚关木,始知杀气严。寥寥金天廓,婉婉绿红潜。胡燕别主人,双双语前檐。三飞四回顾,欲去复相瞻。岂不恋华屋,终然谢珠帘。我不及此鸟,远行岁已淹。寄书道中叹,泪下不能缄。
瑞气匆匆雨露边,璧门金阙倚层巅。青霓绛节严中夜,绿盖丹与会九天。香染旧泥封宝洞,声传鸣鹤湛灵泉。分明步入烟霄上,何必餐霞驻少年。
北风吹雨雪,举目已凄凄。战鬼秋频哭,征鸿夜不栖。沙平关路直,碛广郡楼低。此去非东鲁,人多事鼓鼙。
曙气变东风,蟾壶夜漏穷。新春几人老,旧历四时空。身贱悲添岁,家贫喜过冬。称觞惟有感,欢庆在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