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梅有意如相伴,梨枣无根未易栽。
稍喜冻逢春渐解,不堪老挟病俱来。
久扃北户寒稀出,已落南枝暖再开。
忘却玉堂供帖子,牛栏西畔觅诗回。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和方时父立春》是刘克庄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
茶梅有意如相伴,
梨枣无根未易栽。
稍喜冻逢春渐解,
不堪老挟病俱来。
久扃北户寒稀出,
已落南枝暖再开。
忘却玉堂供帖子,
牛栏西畔觅诗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和生活变迁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茶梅有意如相伴,梨枣无根未易栽”通过茶梅和梨枣的比喻,表达了事物之间的差异和不易。茶梅有意相伴,象征着相得益彰的美好关系,而梨枣则无法生根,难以栽种,暗示着一些事物的困难和不可逆转的局面。
接下来的两句“稍喜冻逢春渐解,不堪老挟病俱来”描绘了冬天逐渐融化,春天即将到来的景象。冻结的事物逐渐解冻,暗示着希望和新生。然而,诗人也感到不堪老去和疾病同时带来的困扰,传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感叹。
随后的两句“久扃北户寒稀出,已落南枝暖再开”描述了北方的门户已经久久关闭,随着春天的来临,门户渐渐打开。南方的枝叶已经开始复苏,表明春天的气息即将扩散,生机勃勃。
最后两句“忘却玉堂供帖子,牛栏西畔觅诗回”则表达了诗人放下了宫廷的束缚,离开了玉堂供奉的诗文,去田园牛栏的西畔寻找诗意的回归。这表明诗人对自由自在、质朴自然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来临和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世事变迁和人生百态,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三月春光未肯休,两邦宾主总风流。照阶旌旆交辉映,环座笙歌竞劝酬。尚有长红强半在,休辞大白十分淳。介圭早晚催归觐,应记台城此日游。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雪里天家赐炕羊,两壶九醖紫霞觞。三宫夜给千条烛,更赐高丽黑玉香。
早夏景延永,烈日天中央。欻欻燎原野,中人如探汤。病肺苦焦渴,吐舌生喉疮。蔗浆与茗饮,未易苏膏盲。稍惊气象变,云物来冥茫。仰枕视簷际,浩浩浮沧江。忽得灌顶偈,酒然心地凉。雷公未鼓怒,风伯何猖狂。扫荡太宇空,万影纔斜阳。俯辞楚台上,拱立齐鼎旁。一介命蝼蚁,敢干
瓜蔓已除垄,苔痕犹上墙。蓬蒿贪雨露,松竹见冰霜。卷幔天垂斗,披衣日在房。无诗叹不还,千古一潜郎。
瘦鹤云霄志,相从伴独清。可堪三径寂,频作九皋鸣。博字输鹅颈,横空避雁声。终辞华表去,汗漫逐骑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