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兴亡转脚跟,长安处处战场尘。
种桃一去非秦世,采菊犹传有晋人。
已矣覆蕉成梦鹿,谁欤被发趁骑麟。
千年尚记辽东路,肯向城头访旧民。
何梦桂(一二二九~?)(生年据本集卷一○《王石涧临清诗稿跋》),字严叟,幼名应祈,字申甫,别号潜斋,严州淳安(今属浙江)人。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进士。授台州军事判官,改太学录,迁博士,通判吉州。召爲太常博士,累迁大理寺卿,知时事不可爲,引疾去。入元累徵不起。有《潜斋集》十一卷。事见本集附录《何先生家传》、明嘉靖《淳安县志》卷一一。 何梦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顺治十六年何令范重修本(简称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和方耜岩见寄》是宋代诗人何梦桂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世事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描绘,表达了对长安城的战乱和岁月更迭的感慨,并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旧时光的怀念之情。
诗中的“世事兴亡转脚跟,长安处处战场尘”,揭示了兴衰更替的无常性,长安作为古代重要的都城,曾多次遭受战乱之苦,蒙尘的战场也遍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
诗中提到“种桃一去非秦世,采菊犹传有晋人”,表达了修建园林和赏花赏菊的传统。诗人通过“种桃”和“采菊”这两个景象,表达了对旧时光的向往和怀念之情。尽管时光已逝,但这些传统的美好仍然被传承并延续至今。
“已矣覆蕉成梦鹿,谁欤被发趁骑麟”,这两句描绘了梦幻和神奇的意象。蕉叶翻覆成了梦中的鹿,而诗人则乘坐着神兽麒麟。这种幻想的场景与诗中对世事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思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的疑问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最后两句“千年尚记辽东路,肯向城头访旧民”,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珍视和对过去的追忆之情。在这千年之间,辽东路的历史一直被人所记住,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去城头寻找那些曾经的普通人,以了解他们的经历和故事。
整首诗以长安城为背景,通过对战乱、历史变迁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和对过去的回忆。通过运用意象和情感的交织,诗人使这首诗词充满了深情和哲理,让读者在品味中体会到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九月湘江水漫流,沙边唯览月华秋。金风浦上吹黄叶,一夜纷纷满客舟。
风巾飘不定,重上去时楼。苍鼠翻诗橐,青虫堕酒瓯。苦吟还掉臂,扶醉欲平头。世道吾无补,何因用著愁。
寒水茫茫浸月明,疏钟杳杳带霜清。一樽浊酒有妙理,十里荒鸡非恶声。物外虽增新跌宕,胸中未洗旧峥嵘。颓然坐睡蒲团稳,残火昏灯伴五更。
东洛尚淹玩,西京足芳妍。大宾威仪肃,上客冠剑鲜。岂惟空恋阙,亦以将朝天。局促尘末吏,幽老病中弦。徒怀青云价,忽至白发年。何当补风教,为荐三百篇。
续仲宣、一赋小呼鹰,声名满荆州。向宾筵游戏,毫端月露,皮里阳秋。遍历文书刁斗,何患不封侯。横槊风烟表,独占诗筹。见说眉攒心事,在岷峨乡国,落日西头。怅英豪遗恨,都付大江流。伟平生、经纶雅志,把重弓、聊为汉关留。中秋近,何如载酒,一笑登楼。
三千里地孤寒客,七十年前富贵家。泛海玉龙驾雪浪,权藏头角混泥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