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古寺偃松》

古寺无人野藓滋,空庭永日雪风吹。
横柯圆若张青盖,老幹孤如值紫芝。
万乘未轻蟠木器,千年终与大椿期。
须知才短为天幸,江上婆娑得所宜。

作者介绍

蔡襄(一○一二~一○六七),字君谟,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仁宗天圣八年(一○三○)进士,爲西京留守推官。庆历三年(一○四三),知谏院,进直史馆,兼修起居注。次年,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皇祐四年(一○五二),迁起居舍人、知制诰,兼判流内铨。至和元年(一○五四),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三年,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泉州。嘉祐五年(一○六○),召爲翰林学士、三司使。英宗即位,以端明殿学士知杭州。治平四年卒,年五十六。孝宗干道中,赐謚忠惠。有《蔡忠惠集》。事见《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五《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宋史》卷三二○有传。 蔡襄诗九卷,以明万历四十三年陈一元校,朱谋玮、李克家重校《蔡忠惠集》四十卷本爲底本(藏上海图书馆),校以明万历四十四年蔡善继双瓮斋刻《宋蔡忠惠文集》三十六卷本(简称蔡本,藏北京图书馆),明天启二年丁启濬、顔继祖等刻《蔡忠惠诗集全编》二卷本(简称诗集,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端明集》四十卷本(简称四库本),近人朱翼庵影印《宋蔡忠惠公自书诗真迹》(简称手迹)。集外诗另编一卷。集中卷七《度南涧》“隠隠飞桥隔野烟”,《入天竺山留客》“山光物态弄春晖”,《十二日晚》“欲寻轩槛倒清尊”,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收爲张旭诗,《蔡忠惠诗集》有注,以爲洪迈误收,今仍保留原状。

作品评述

《和古寺偃松》是宋代文人蔡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古寺无人野藓滋,
空庭永日雪风吹。
横柯圆若张青盖,
老干孤如值紫芝。
万乘未轻蟠木器,
千年终与大椿期。
须知才短为天幸,
江上婆娑得所宜。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寺,寺中苔藓茂盛,庭院空无一人,被雪和风吹拂。其中的偃松树,横枝弯曲如同张开的绿色伞盖,而寺内的一株老树孤单地犹如得到了紫芝仙草的珍视。这座古寺即使经历了千年岁月的沧桑,仍然与伟大的椿树一起屹立。诗人通过描绘这座荒寺和树木,表达了对寂静、孤独和坚韧精神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蔡襄对荒寺和树木的深切感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展示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的古寺无人,庭院空旷,给人一种寂静、幽静的感觉,与此同时,雪风的吹拂又赋予了诗意一种冷静、清新的氛围。横柯张青盖、老干孤如紫芝,通过对树木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坚韧不拔、孤独而珍贵的品质的赞美。

诗人将这座荒寺与椿树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椿树的敬仰和崇拜。椿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坚定、长寿和高尚的品德。诗人通过将寺庙与椿树联系在一起,暗示了这座荒寺虽然荒凉,但仍然拥有与伟大的椿树相匹配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华的谦虚和对命运的看法。诗人认为自己的才能有限,但仍然感到幸运和满足。他将自己比作江上婆娑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融洽和适应。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寂静、坚韧和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诗人也通过自省和谦逊,表达了对自身才华和命运的思考。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展示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境界。

  • 《岁暮碛外寄元撝》

    西风传戍鼓,南望见前军。沙碛人愁月,山城犬吠云。别家逢逼岁,出塞独离群。发到阳关白,书今远报君。

  • 《恭谒灵康祠下二首》

    生求同志论心事,没耸邦人福祸间。吏奉敕书跻旧典,庙长血食配崇山。刲羊刺豕来村社,鼓瑟吹笙出市闤。报祭丰年更晴日,稻秔充羡老农閒。

  • 《题杨解元寿萱堂二首》

    冬夏勤温情,晨昏洁膳羞。堂中人不老,庭下草忘忧。

  • 《庞秘校掾九江兼归汝南迎侍》

    长停愁不浅,征袂拂残梅。潘御家园近,毛欣府檄来。晨羞鱼尾洁,春溜鸭头催。拄颊谈无对,参卿掾有才。城隅山叠映,楼户月弦开。廨树藏环感,因君寄九迴。

  • 《隋帝陵下》

    白露沾衣隋主宫,云亭月馆楚淮东。盘龙楼舰浮冤水,雕锦帆幢使乱风。长夜应怜桀何罪,告成合笑禹无功。伤心近似骊山路,陵树无根秋草中。

  • 《听山鹧鸪》

    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