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光亭》

竹里徜徉了,花开也一过。
桃杏东风浅,海棠春意多。
华丽岂不好,达人要同和。
青青与红红,相去能几何。
况兹十二法,净秽本同科。
而彼世间愚,妄想分臼窠。
我昔早闻道,随流挹其波。
照镜靦功业,素发从蹉跎。
林下既逍遥,尘中亦婆娑。
不妨唤天女,来伴老维摩。

作者介绍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光亭》是宋代诗人郭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和光亭》中文译文:
在竹林中漫步,
花开也只是短暂的一瞬。
桃杏在东风中娇嫩,
海棠传达着春天的气息。
华丽的景色何其美好,
达人们要和谐相处。
青色与红色,
彼此相距何其遥远。
此外还有十二种规律,
清洁与污秽本是同一科。
然而在世间的愚昧中,
却妄想分离善恶。
我早已听闻道理,
随着潮流舀取它的波浪。
照镜子反思功业,
白发岁月从容错过。
在林间自得其乐,
在尘世中也颠沛流离。
不妨唤来天女,
与老维摩一起相伴。

诗意和赏析:
《和光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诗中描述了竹林中漫步的情景,以及短暂的花开。这种描写传递出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主题,强调了人生的脆弱和瞬息万变的特性。

作者通过描绘桃杏在春风中的柔嫩和海棠传达的春天的气息,传递出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中提到华丽的景色和达人们追求和谐共处。这暗示了对美的追求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诗中青色与红色相距遥远,强调了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隔阂。这也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的隔阂和距离。

诗中提到的十二种规律,暗示了世间存在的各种对立和规律。清洁与污秽被指出是同一科,意味着二者本质上是相互依存的。

作者批评了那些在愚昧中妄想分离善恶的人。这是对人们错误思维和追求虚幻的批判,呼吁人们要正确看待善恶的关系。

最后,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领悟。他认为人应该顺应潮流,获得经验和智慧。通过反思自己的功业,他意识到时光匆匆流逝,白发已现。他在林间自得其乐,同时也在尘世中经历飘零。

最后两句诗呼唤天女与老维摩相伴,表达了与神仙或抽象存在相伴的愿望,寄托了对超越尘世的向往。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反思人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思考,以及对和谐、美好和智慧的追求。同时,诗中也包含了对人们错误思维和追求虚幻的批判,以及对超越尘世的向往。

  • 《又登碧云亭感怀三十首》

    晚上危亭咏式微,封章再上未容归。羡他白鹭凌风去,却向山前自在飞。

  • 《白髭行》

    四十踰四髭始黄,手持汉节临大荒。舆疾归来皮骨在,两鬓尚作青丝光。俛仰行年四十九,万里南驰复西走。斑斑颔下点吴霜,犹可芟夷诳宾友。屈指如今又十年,两年惫卧秋风前。人生血气能几许,不待览镜知皤然。长安後辈轻前辈,百方染药千金卖。撋烦包里夜不眠,无奈霞头出光怪。

  • 《水调歌头》

    美人在何许,相望正悠悠。云我雾窗,遥想宛在海中洲。空对残云冷雨,何限重山叠水,一梦到无由。遗怨写红叶,薄幸记青楼。金乌掷,玉蟾缺,物华休。凤梧眢井,一夜风露各惊秋。唯有远山无赖,淡扫一眉绿,特地向人愁。敛袂且归去,回首谩迟留。

  • 《和颜长官百咏·贫女》

    伯鸾兴和怅谁从,凤尾香衾翠谩重。静对菱花匀泪粉,不知膏沐若为容。

  • 《寄郴州李相公》

    高楼王与谢,逸韵比南金。不遇销忧日,埃尘谁复寻。旷怀澹得丧,失意纵登临。彩槛浮云迥,绮窗明月深。虬龙压沧海,鸳鸾思邓林。青云伤国器,白发轸乡心。功高恩自洽,道直谤徒侵。应笑灵均恨,江畔独行吟。

  • 《夏日辨玉法师茅斋》

    夏日茅斋里,无风坐亦凉。竹林深笋穊,藤架引梢长。燕觅巢窠处,蜂来造蜜房。物华皆可玩,花蕊四时芳。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