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过打造部落》

奚夷居落瞰重林,背倚苍崖面曲浔。
涧水逢春犹积冻,山云无雨亦常阴。
田塍开垦随高下,樵路攀缘极险深。
汉节经过人兑看,忻忻如有慕华心。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和过打造部落》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翻译:
奚夷居落瞰重林,
背倚苍崖面曲浔。
涧水逢春犹积冻,
山云无雨亦常阴。
田塍开垦随高下,
樵路攀缘极险深。
汉节经过人兑看,
忻忻如有慕华心。

诗意: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居住在山林之间的部落。诗人通过描绘山林、涧水、山云等景物的状态,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诗人还提到了田塍的开垦、樵路的攀缘,以及人们经过这里的情景,展现了部落的生活和人文景观。整首诗词透露出一种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关注和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苏颂独特的视角,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山林中的部落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变化。涧水在春天依然积冻,山云常常笼罩在阴霾之中,这些描写表现了自然界的恢弘和多变。诗中的田塍开垦和樵路攀缘则展现了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最后一句“汉节经过人兑看,忻忻如有慕华心”表达了诗人对经过这里的人们的赞赏和喜悦,显示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山林部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形象,诗人使读者能够在想象中感受到山林的宁静、壮美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首诗词充满了对自然和人文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苏颂对自然观察的细致和对美的追求。

  • 《送王明叟起秀州法掾》

    去去持丹笔,当官议是非。壮心低仕路,恋涕湿亲衣。汲浪樯乌急,吴霜稻蟹肥。论文杯酒后,从此故人稀。

  • 《满庭芳》

    稽首诸兄,*听吾劝,化饭朝日随缘。残余好恶,只要自心坚。饱后归庵静坐,无益语、闭口藏言。他人过,见如不见,方寸得安然。且休寻玄妙,牢拴意马,紧锁心猿。去除人我,灭火消烟。昼夜敌魔战睡,常寂静、调息绵绵。君知否,如斯妙用,子母自团圆。

  • 《刘平甫挽诗二首》

    忠显肩双庙,屏山籙二程。岭寒松节苦,坛暖杏花明。君也孤傅业,天乎独短生。子孙无一物,故纸付渠耕。

  • 《许仲涂屯田以新诗见访》

    许氏世工诗,浑棠格力微。独能兼古律,无不是珠玑。捧卷光蓬室,停车照竹扉。阳春复高调,自昔和人稀。

  • 《立秋日》

    律变新秋至,萧条自此初。花酣莲报谢,叶在柳呈疏。澹日非云映,清风似雨馀。卷帘凉暗度,迎扇暑先除。草静多翻燕,波澄乍露鱼。今朝散骑省,作赋兴何如。

  • 《日暮南窗纳凉》

    冠盖尘沙得我憎,脱巾聊喜发鬅鬙。素娥东涌行空阔,清吹南来扫郁蒸。团扇正闲看破墨,矮床欹卧怯文藤。扁舟归去应尤乐,莫羡金盘赐苑冰。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