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旂小队唤渠频,新历先看早二旬。
羯鼓催花夸敏捷,舞腰回雪斗精神。
燕飞欲傍钗头月,雁过才归陌上人。
谁道土牛鞭不动,也能脚底散阳春。
虞俦,字寿老,宁国(今属安徽)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初爲广德、吴兴二郡教官(本集卷三《再用韵述怀》注),歷绩溪令,知湖州、婺州(本集卷二《林子长见访……》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爲太学博士,迁监察御史(本集卷六《轮对札子》题注、《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九之六),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爲国子监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九),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爲淮南东路转运副使(本集卷六《被召上殿札子》题注)。三年,转江南西路转运副使兼知平江府。四年,改知庐州(《吴郡志》卷七、卷一一)。嘉泰元年(一二○一),除中书舍人(本集卷六《已见札子》题注)。二年,迁兵部侍郎(《宋会要辑稿》兵二六之一三)。生平崇敬唐白居易,家建尊白堂,有《尊白堂集》二十二卷(本集卷首陈贵谊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六卷,其中诗四卷。明嘉靖《宁国府志》卷八有传。 虞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汉老弟迎春》是宋代诗人虞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青旂小队唤渠频,
新历先看早二旬。
羯鼓催花夸敏捷,
舞腰回雪斗精神。
燕飞欲傍钗头月,
雁过才归陌上人。
谁道土牛鞭不动,
也能脚底散阳春。
诗意:
这首诗以迎接春天的场景为背景,展现了欢乐、活力和蓬勃的春季氛围。诗人描述了一个青旗小队频频呼唤归来的景象,暗示春天的来临。他提到了新历的日期,表明已经是早春时节。羯鼓的声音催促花朵迅速绽放,舞者们舞腰回转,像雪花纷飞一般灵活而有活力。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燕子飞翔、雁群归来的场景,它们都是春天的象征。诗人以土牛鞭不动的形象,表达了即使是平凡的事物,在春天的氛围下也能展现出生机和活力。
赏析:
《和汉老弟迎春》通过生动的描写,将春天的喜悦和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形象描写具有鲜明的画面感,如青旗小队的呼唤、羯鼓的催促、舞者的回转,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节奏和活跃的气息。诗人通过燕子和雁群的出现,进一步强调了春天的到来。最后的土牛鞭不动,却能脚底散阳春的描述,传递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即春天的魅力和活力可以渗透到一切事物中。整首诗以欢庆春天为主题,表达了对春季的热爱和对生命力的赞美,给人以愉悦和振奋的感受。
绕西园、粉笼千雉,镜池屏石天造。主人意匠工收拾,华屋落成闻早。输奂巧。望缥缈、五云深处移蓬岛。油幢羽葆。指貔虎长驱,鲸鲲网取,电走捷旗报。铙吹发,回庑连屯饮犒。海山波静烟扫。纶巾萧散环珠履,春满绿杨芳草。人境好。是握穗五翁,福地无尘到。芝书在道。便整顿乾坤
冠苔郁相依,名园花未稀。游丝萦复展,狂絮堕还飞。积弩遗风陋,兰亭旧俗微。何如咏沂水,春服舞雩归。
赫赫惟皇,如日之光。肃肃惟后,如月之常。礼行一时,明照无疆。天子莅止,畴敢不庄。
高轩数许过三径,日云暮矣殊未来。汤熨病人狂欲走,戏作冷语成优俳。欻思官池颇空闃,况有水花明晚色。人间虺虺方蚊雷,植杖裴回须月出。
山绕兴州万叠青,池开近郭百泉并。昔年种柳人安在,累岁开花藕自生。波暖跳鱼闻乐喜,人来野鸭望船鸣。西还过此须终日,为问使君行未行。
侵晨盥栉起,爽气随凉飚。曳杖踏露草,不觉路已遥。水清出沙嘴,烟白横山腰。致爽列群岫,不待西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