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为君来又得名,公余赢取眼双明。
溪光影碎黄金艳,波面声流白玉琤。
夜半吴歌缘底恨,晚来山色不胜情。
风光我欲平分破,故把吟边当结盟。
袁说友(一一四○~一二○四),字起巖,号东塘居士,建安(今福建建瓯)人。侨居湖州。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调溧阳簿。歷主管刑工部架阁文字、国子正、太常寺主簿、枢密院编修官、秘书丞。淳熙间,知池州(《宋会要辑稿》瑞异二之二五)。改知衢州。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由提点浙西刑狱改提举浙西常平茶盐(《金石补正》卷一一六)。二年,知平江府(《宋会要辑稿》食货七○之八三)。三年,知临安府(同上书刑法四之九○)。宁宗庆元元年(一一九五),迁户部侍郎(《宋史》卷一七五),权户部尚书。三年,爲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四之一)。召爲吏部尚书兼侍读,出知绍兴府兼浙东路安抚使。嘉泰二年(一二○二),同知枢密院事。三年,迁参知政事(《宋史》卷三八、二一三)。寻加大学士致仕。四年卒,年六十五。有《东塘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家传》。 袁说友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中诗七卷)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残本。馆臣漏辑诗十二首,附于卷末。
《和洪叔昞主簿浮玉亭韵》是宋代袁说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亭子因为您的到来又得名声,先生余裕地获得了双倍的明亮眼睛。溪水的光线照射下,破碎成黄金般的美丽;波纹上流动的声音,如白玉所奏的琴音。夜半时分,吴歌唱起,引发了深深的怀念之情;傍晚时分,山色美景让人感到无比动情。我想将这美景与您平均分享,故将吟诗作为我们之间的约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洪叔昞主簿浮玉亭为题材,诗人袁说友以此为契机表达了自己对美景和友情的赞美之情。
诗中描绘了浮玉亭的景色。亭子以洪叔昞主簿的名字命名,显示了对他的尊敬和赞扬。诗人欣赏着亭子中的美景,溪水的光线在水面上折射出黄金般的光彩,波纹上涌动的声音如同白玉琴弦的悠扬。这些景色使诗人充满了激情和惊叹,他希望将这美景与洪叔昞主簿平均分享,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分享的愿望。
诗词中还描绘了夜晚和傍晚的场景。夜半时分,吴歌唱起,诗人感到深深的怀念之情。晚上,山色美景令人陶醉,让人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诗人表达了对美景的渴望,希望与洪叔昞主簿一同分享这美丽的风景。最后,诗人将吟诗作为友谊的象征,将其视为友谊的结盟,表达了与洪叔昞主簿之间的情感纽带。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美景和表达友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情的热爱。同时,诗词中的意象和音韵的运用,使得整首诗呈现出流畅而优美的韵律,增强了读者的阅读感受。
雨前无物撩眼界,雨里道边出奇怪。数茎枯菌破土膏,即时便与人般高。撒开圆顶丈来大,一菌可藏人一个。黑如点漆黄如金,第一不怕骤雨淋。得雨声如打荷叶,脚如紫玉排粉节。行人一个掇一枚,无雨即阖有雨开。与风最巧能向背,忘却头上天倚盖。此菌破来还可补,只不堪餐不堪煮。
汉家七叶钟阳九,澒洞风埃昏九有。 南国潢池正弄兵,北沽门户仍飞牡。 仓皇万乘向金微,一去宫车不复归。 提挈嗣皇绥旧服,万几从此出宫闱。 东朝渊塞曾无匹,西宫才略称第一。 恩泽何曾逮外家,咨谋往往闻温室。 亲王辅政最称贤,诸将专征捷奏先。 迅归欃抢回日月,八方重睹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抬镜仍嫌重,更衣又怕寒。宵分未归帐,半睡待郎看。
绕堤莎草绿纤纤,老里吟情觉未厌。应是踏青天气近,柳条多插野人檐。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