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琉璃境,物外琅琊溪。
房廊逐岩壑,道路随高低。
碧濑漱白石,翠烟含青蜺.客来暂游践,意欲忘簪珪。
树杪灯火夕,云端钟梵齐。
时同虽可仰,迹异难相携。
唯当清宵梦,仿佛愿攀跻。
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年五十,得进士第,调溧阳尉。县有投金濑、平陵城,林薄蒙翳,下有积水。郊间往坐水旁,裴回赋诗,曹务多废,令白府以假尉代之,分其半奉。郑余庆为东都留守,署水陆转运判官。余庆镇兴元,奏为参谋,卒,张籍私谥曰贞曜先生。郊为诗有理致,最为愈所称。然思苦奇涩,李观亦论其诗曰“高处在古无上,平处下顾二谢”云。集十卷,今编诗十卷。
【中文译文】在山中有一个如琉璃世界般的地方,离尘不染的琅琊溪。房廊穿越峰岩,道路随着地势起伏。青蜺舔漱碧澄的白石,翠绿的烟雾中含着清新的青春。客人来到这里,暂时忘却俗务,不想佩戴华丽的珍宝。树梢上的灯火在夕阳下闪烁,云端上的钟声与佛声和谐共鸣。时光虽然相同,但追求的轨迹各不相同。只有在清澈的夜晚梦里,仿佛愿意攀登上去。
【诗意】这首诗以琅琊溪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宁静、清新的山水世界。诗人通过描绘山中的景色,表达了远离尘世纷扰的愿望,希望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暂时远离尘嚣,放下名利与世事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静。诗人通过描述清澈的溪水、青翠的山林、澄净的白石等物象,展现了一种宁静、脱俗的情调。
【赏析】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山中琉璃境、物外琅琊溪给人一种离尘不染、清新宁静的感觉。描写琅琊溪的房廊逐岩壑、道路随高低,以及碧濑漱白石、翠烟含青蜺的景象,都体现了自然山水的美态。诗人通过描述客人来到这里暂游践的情景,表达了对于放下世事烦忧,追逐内心宁静的向往。最后的清宵梦和攀跻一词,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宁静生活的追求,并希望能够在梦中实现。整首诗虽然以琅琊溪为中心,但却通过描绘雅致的山水景象,表达了对于宁静、脱俗之生活的向往。
手种梅无恙,苍苔满树身。可怜开较早,不待远归人。
好景入新夏,幽人卧弊庐。廊腰得风远,树罅见星疏。门掩鸦栖後,钟鸣月上初。青灯尚堪近,起了读残书。
重楼燕子隔天涯,五柳阴疏未聚鸦。十日春寒淹雨雪,几番风信到梨花。横塘水长听莺处,小巷泥深卖酒家。多少朱门咽弦管,沉香火底按琵琶。
自笑荒才非世用,功名都付悠悠。断肠怕上夕阳楼。萧萧枫叶下,漠漠苇花秋。日月未知忙底事,东生又复西流。古人不见使人愁。秋兰无处采,流水满芳洲。
山云蝉满树,欲住更何安。上国回将晚,孤峰别自难。碛遥鸿未到,江近夜先寒。泉石虽堪恋,行人不愿看。
路入永宁方午阴,禅师聊复坐沉吟。欲将门外葫芦水,倒作田间三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