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河垂地七襄回,弦月无云半壁开。
何处笛声传《折柳》,满庭秋气飒苍苔。
遥疑灵鹊桥边落,暗度穿针席上来。
莫遣天孙闻此曲,欢情离恨正难裁。
《和黄后溪翁七夕月下闻笛》是明代黄克晦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七夕夜晚的情景,诗人在月下听到了笛声,引发了他对离别和思念的感慨。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绛河垂地七襄回,
弦月无云半壁开。
何处笛声传《折柳》,
满庭秋气飒苍苔。
遥疑灵鹊桥边落,
暗度穿针席上来。
莫遣天孙闻此曲,
欢情离恨正难裁。
诗意和赏析:
诗人首先描述了绛河纵横流淌的景象,暗示了离别的主题。接着,他描绘了一轮明亮的弦月悬挂在天空,月下的世界一片开阔。在这个时刻,诗人听到了笛声,曲调是《折柳》,这使他回忆起离别的情景。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气息在空气中飘荡,满庭萧瑟,苍苔满地,烘托出离别的忧伤情绪。他遥望着灵鹊桥,不禁联想到牵引七夕恋人的鹊桥,然而此刻却只有寂静和离散。他暗自穿越了针尖般细微的障碍,来到了思念之地。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希望这首曲子不要被天孙(织女)听到,因为它唤起了欢乐和离别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此难以排遣和割舍。
这首诗通过对于七夕夜晚的描绘,以及对于离别和思念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景物和音乐的象征,将离别和思念的情绪传达给读者,引发读者对于人生离合和情感纠葛的共鸣。
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国门遥天外,乡路远山隔。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宅。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寄书西飞鸿,赠尔
小阁阴阴人寂后。翠幕褰风,烛影摇疏牖。夜半霜寒初索酒。金刀正在柔荑手。彩薄粉轻光欲透。小叶尖新,未放双眉秀。记得长条垂鹢首。别离情味还依旧。
妙道非本说,殊途成异名。圣人得其要,俱以化群生。凤吹从上苑,龙宫连外城。花鬘列后殿,云车驻前庭。松竹含新秋,轩窗有余清。缅怀崆峒事,须继箫管声。离相境都寂,忘言理更精。域中信称大,天下乃为轻。屈己由济物,尧心岂所荣。
黄金时节别且兰,为感与情忍涕难。程缓不劳催马足,装轻未肯累猪肝。膏盲或起生犹幸,宠辱皆忘卧亦安。独有恫 仍在抱,忧时长结寸心丹。
瓜洲相望隔山椒,烟树光中扬子桥。夜静衔枚莫轻语,草间惟恐有鸱鹗。
北风日日吹茅屋,幽子朝朝只地炉。客里赖诗增意气,老来唯懒是工夫。空庭乔木无时事,残雪疏篱当画图。亦有张侯能共此,焚香相待莫徐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