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医末技有师生,古道今人鲜复行。
行子云玄谁卒业,附韩公传不埋名。
虱犹可以箭锋贯,蝇岂能增秤尾轻。
颇欲他时观续集,定将苍老换朱荣。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这首诗词是宋代刘克庄所作的《和黄户曹投赠二首》。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巫医末技有师生,
古道今人鲜复行。
行子云玄谁卒业,
附韩公传不埋名。
虱犹可以箭锋贯,
蝇岂能增秤尾轻。
颇欲他时观续集,
定将苍老换朱荣。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巫医术技的思考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诗人观察到现代社会中,巫医的技艺几乎失传,很少有人继续从事这个行业。他感叹古代的巫医技艺与现代人已经相去甚远,几乎没有人再行其道。诗人提到了一个名叫行子的巫医,他的技艺高深玄奥,但却不知道他的传人是谁,也没有留下名字。诗人用“附韩公传不埋名”的形象表达了这个情况。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够看到巫医技艺的续集,预示着他愿意以自己的衰老来换取传统文化的繁荣。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巫医技艺的描写,反映了传统文化的衰落和时代的变迁。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巫医技艺消失的惋惜和对传统文化的怀念之情。他用“巫医末技有师生,古道今人鲜复行”一句,表达了巫医技艺的凋零和传承的中断,同时也点出了现代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冷漠和忽视。诗中的行子成为了巫医技艺的象征,他的身份和传承成为诗人思考的焦点。最后两句中的“苍老”和“朱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愿意以自己的衰老来换取传统文化的兴盛,展示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和珍视之情。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揭示了传统文化的消逝和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呼唤。它通过表达对巫医技艺的思考,呈现了一个个体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存续和传承所面临的困境。整首诗词通过对巫医技艺的写照,折射出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深情厚意,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于现实社会的反思和期待。
礼将毕。乐将阑。回日辔。动天关。翠凤摇。和鸾响。五云飞。三步上。风为驭。雷为车。无辙迹。有烟霞。畅皇情。休灵命。雨留甘。云余庆。
江烟漠漠暮天昏,且把扁舟系树根。欲问村中沽酒处,家家风雨不开门。
弓刀陌上,净蛮烟瘴雨,朔云边雪。幕府横驱三万里,一把平安遥接。方丈三韩,西山八诏,慕义羞椎结。梯航入贡,路经头痛身热。今代文武通人,青霄不上,却把南州节。虏马秋肥雕力健,应看名王宵猎。壮士长歌,故人一笑,趁得梅花月。王春奏计,便须平步清切。
生死悲欢地,长嗟付短吟。北门晨鹊趁,西甸晚鸦寻。三品官名重,千年墓色深。广东正思忆,泪激海潮音。
宝钗整鬓双鸾斗。睡未醒、熏风襟袖。彩丝皓腕宜清昼。更艾虎、衫儿新就。玉杯共饮菖蒲酒。愿耐夏、宜春厮守。榴花故意红添皱。映得人来越瘦。
未识已先闻,清辞果出群。如逢祢处士,似见鲍参军。梦暗巴山雨,家连汉水云。慈亲思爱子,几度泣沾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