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雁南随暖,玑衡北转杓。
忍贫居自隐,得句兴偏饶。
藜杖难频出,蒲轮合见招。
惜无推毂手,寂寞老渔樵。
王炎(一一三八~一二一八),字晦叔,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调崇阳县主簿。歷绍兴府户曹参军,知临湘县。应辟入张栻江陵帅幕。淳熙十年(一一八三),爲潭州教授,迁通判临江军,并权知军。宁宗庆元初,召爲太学博士,三年(一一九七),迁秘书郎,实录院检讨,着作佐郎。五年,爲军器少监。以事出知饶州,未数月罢,闲居七年。开禧三年(一二○七),起知湖州,任满后引年告退。嘉定十一年卒,年八十一。有《双溪文集》等。《双溪集》各本卷次不一,以《四库全书》据明万历王孟达刻二十七卷本除有少量讳改外,编次文字最爲整饬。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新安文献志》卷六九有传。 王炎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明嘉靖十二年王懋元刻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和黄先卿即事五首》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这首诗词以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鸿雁南随暖,玑衡北转杓。
忍贫居自隐,得句兴偏饶。
藜杖难频出,蒲轮合见招。
惜无推毂手,寂寞老渔樵。
诗词的诗意表达了以下几个方面:
1. 与自然共舞:诗词开篇以鸿雁南飞、玑衡北转的景象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变迁和季节的更迭。诗人观察到这些现象,与大自然相互呼应,与自然共同舞蹈,传达出一种与自然相融合的情感。
2. 忍受贫困:诗中提到诗人忍贫居自隐,表明他宁愿忍受贫困的生活,过着清贫的隐居生活,而不追求功名利禄。这种态度体现了他对物质财富的淡漠,更注重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3. 诗意的乐趣:诗人在贫困的环境中,通过得句兴偏饶,表达了对于写作和诗意的乐趣。他发现,即使在困苦中,通过创作和表达,他能够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满足。
4. 寂寞的生活:诗中提到藜杖难频出,蒲轮合见招,暗示了诗人的生活单调而寂寞。他很少外出,隐居在渔樵的生活中,与世隔绝,但也正是这种寂寞的生活,培养了他对自然和诗意的敏感和体悟。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与自然的共鸣,同时彰显了诗人对于诗意和内心世界的追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这首诗词给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美感,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内心的富足。
江城五月江雨晴,荷花到处红交横。宋家池上瑞莲生,嫋嫋出丛抽一茎。茎端菡萏开两朵,忽似娥皇将女英。九疑望断苍梧暮,低头并照湘波清。花落莲成碧於卵,瑟瑟尘轻熨人眼。萧郎弄玉合卺时,一齐覆下琉璃盏。草木效灵载图史,守臣尽可闻天子。吾君有诏抑祥瑞,异兽珍禽不为贵。
浴鹄湾头荡桨过,雨声昨夜涨湖波。落梅天气寒偏峭,未许春衣试薄罗。
残红引动诗魔,怀古牵情奈何。半落铜台月晓,乱飘金谷风多。悠悠旋逐流水,片片轻粘短莎。谁见长门深锁,黄昏细雨相和。
阮路何方尽,西归兴未劳。河流经陕狭,山色入秦高。返照明秋垒,孤村接暮涛。还如丁令至,故里满蓬蒿。
晚艇村村载,秋原处处收。年来尤爱此,一熟缓千尤。
子期不可作,伯牙终绝弦。冷冷太古音,在此幽涧泉。泉流如碧玉,老僧听不足。后夜月明时,还向泉边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