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景孟宿山中》

倦行白雨翠云中,投宿禅房听晓钟。
弹压山川诗未老,留连岩壑兴何浓。
回看尘世频三叹,上彻天关更几重。
径欲乘风此仙去,时时笙鹤下前峰。

作者介绍

孙应时(一一五四~一二○六),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余姚(今属浙江)人。早年从陆九渊学。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调台州黄巖尉。歷秦州海陵丞、知严州遂安县。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应辟入崈幕。后知常熟县。宁宗开禧二年改通判邵武军,未赴而卒,年五十三。有文集十卷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烛湖集》二十卷。事见本集附编宋杨简《孙烛湖圹志》、张淏《孙应时传》。 孙应时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烛湖集》爲底本,酌校他书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和景孟宿山中》是宋代诗人孙应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倦行白雨翠云中,
投宿禅房听晓钟。
弹压山川诗未老,
留连岩壑兴何浓。
回看尘世频三叹,
上彻天关更几重。
径欲乘风此仙去,
时时笙鹤下前峰。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投宿禅房的情景。诗人疲倦地行走在白雨和翠云之中,夜晚投宿在禅房里,聆听着清晨的钟声。他感叹自己写诗的精神依然如故,压抑着山川的壮丽景色,岩壑中的兴致无限。回首望向尘世,诗人频频叹息,上升至天关的层层阻碍更是不胜几重。他渴望乘风而去,成为仙人,而时刻都有笙歌和仙鹤降临在他所在的前峰。

赏析:
这首诗以山中夜宿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人世间烦恼的厌倦和对仙境的向往。诗人疲惫而行,身处白雨和翠云之中,这种景象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投宿在禅房中,诗人静静地聆听着清晨的钟声,这种场景营造出一种宁谧的氛围。诗人弹压山川,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诗意依然充沛,而山川的壮丽景色和岩壑的美景更是激发了诗人无限的创作激情。诗人回望尘世,频频叹息,暗示了他对人世间的烦恼和无奈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对超越凡尘的向往。他渴望乘风而去,成为仙人,摆脱尘世的束缚,而笙歌和仙鹤的出现,则象征着诗人心中的仙境已经接近,离他不远了。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山中夜宿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感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渴望。整首诗意境优美,给人以宁静、超脱尘世的感觉,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和仙境的向往,具有一定的哲思和禅意。

  • 《烛影摇红(上元有怀)》

    双阙中天,凤楼十二春寒浅。去年元夜奉宸游,曾侍瑶池宴。玉殿珠帘尽卷。拥群仙、蓬壶阆苑。五云深处,万烛光中,揭天丝管。驰隙流年,恍如一瞬星霜换。今宵谁念泣孤臣,回首长安远。可是尘缘未断。谩惆怅、华胥梦短。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

  • 《王漕小燕玻璃分韵得路字》

    去年客京华,酷暑不可度。时为冷泉登,税驾脱巾屦。风外杂佩鸣,松根一窦注。可闻不可挹,已足荡袢暑。朅来黄埃中,梦绕湖西路。宁知虎头侧,碧溜依绀宇。琤淙响琴筑,喷噀起霏雾。余润碧苔滋,照影红葵嫮。凉气濯毛骨,寒声到樽俎。况陪持斧翁,觞咏浣尘虑。坐著锦囊生,歌烦

  • 《昆山兄惠笔乃周寿玉簪样试用其一已作秃翁犹》

    遂初赋就笔余铓,赠我蒙探古锦囊。耐久固殊流俗败,含情浑似故人长。

  • 《送傅守归》

    仕至二千石,富贵有足乐。官为谏大夫,亦足究所学。兰阶擢珠树,金闰聊棣萼。何妨赤松游,不负黄石约。

  • 《城南杂咏二十首·卷云亭》

    云生山气佳,云卷山色静。隐几亦何心,此意相与永。

  • 《至灵吟》

    至灵之谓人,至贵之谓君。明则有日月,幽则有鬼神。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