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景仁探春》

才疏非所用,身退此其时。
静默安虚室,忧虞履薄澌。
景和闻鹊稔,花近候梅知。
杖履从兹数,非公孰与期。

作者介绍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作品评述

《和景仁探春》是宋代诗人韩维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重用的遭遇,以及他在退隐时的内心感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和景仁探春》中文译文:
才疏非所用,
身退此其时。
静默安虚室,
忧虞履薄澌。
景和闻鹊稔,
花近候梅知。
杖履从兹数,
非公孰与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自省和无奈之情。诗的开头两句"才疏非所用,身退此其时"直接点出了作者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用,只得退隐的心境。接下来的两句"静默安虚室,忧虞履薄澌"描绘了他隐居的生活环境,寂静而虚幻的房间中,他心中充满了忧虞之情,忧心忡忡如行走在细雨蒙蒙的小径上。

下半部分的两句"景和闻鹊稔,花近候梅知"则描绘了四时变迁对作者心境的影响。景和时听到鹊鸟的叫声,说明已经到了丰收的季节;花朵靠近,梅花的开放暗示着冬天的来临。这些景象使作者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最后两句"杖履从兹数,非公孰与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生命的无常和不确定的思考。"杖履从兹数"意味着他用拐杖和行走的步履来衡量自己的时光,意味着他已经年迈。"非公孰与期"则表达了他对于未来的期望,不知道还会有谁能够理解和赏识他的才华。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无奈。通过景物描写和自我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和命运的思考,以及他对自己才华未能得到认可的遗憾和无奈之情。整首诗情绪低沉,寓意深远,表达了一个有才华的人面对现实的无奈和退隐的选择。

  • 《蚋》

    蚓穿槁壤及黄泉,蜂采花房与柳绵。微蚋么麽殊嗜好,以醯为蜜甕为天。

  • 《八月七日始见白髭一茎》

    昔见白髭惊,今见白髭喜。人将拔去之,我独不然耳。拔之既更生,留之何所耻。白日傥日拔,日拔讵能已。黑壮不为贵,白衰不为鄙。道德保於中,任从髭发齿。

  • 《望月婆罗门引 中秋夜》

    柳边*榭,倚兰人共月孤高。乱云脱坏崩涛。一片广寒宫殿,桂影数秋毫。尽掀髯老子,露湿宫袍。人生此朝。能几度、可怜宵。况对清尊皓齿,舞袖织腰。碧空如洗,拚一醉、河倾转斗杓。今夕乐、归梦临皋。

  • 《落第寄沈询》

    穿杨力尽独无功,华发相期一夜中。别到江头旧吟处,为将双泪问春风。

  • 《登楼三首》

    群山南走失所往,百川东逝兹其穷。天低水国疑将压,人过月塘愁欲空。

  • 《投宿山家》

    清流抱孤村,秋意澹林木。水急衡板桥,山空响飞瀑。残叶水边黄,危峰天际矗。日暮何处归,人烟在修竹。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