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前宫烛堕花频,满目高文妙入神。
勇气先登势无敌,巧心后发语尤新。
好贤何啻三薰贵,求宝方知百汰真。
愚鲁自非凭骥发,昆山千里到无因。
司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初仕苏州签判。父死服除,改武成军签判。庆历六年(一○四六),以庞籍荐授馆阁校勘,后受庞籍辟爲并州通判。召还爲开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诰,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爲龙图阁直学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熙宁三年(一○七○),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六年,以端明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哲宗即位,召主国政,元祐元年,拜左僕射兼门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赠温国公,謚文正。有文集八十卷,杂着多种。事见《东坡全集》卷九○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宋史》卷三三六有传。 司马光诗十四卷,以《四部丛刊》影宋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即宋绍熙刊本,亦即绍兴二年本)爲底本,参校清干隆六年陈宏谋校刊《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陈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司马文正公传家集》(简称四库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无诗,分别据陈宏谋刊本补入。底本卷六《又和讽古》“海客久藏机”一首,与卷一《和之美讽古二首》之二重复,已删略。又辑得集外诗及断句,另编爲一卷。
《和景仁夜读试卷》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司马光。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夜晚读试卷时的心境和感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安前宫烛堕花频,
满目高文妙入神。
勇气先登势无敌,
巧心后发语尤新。
好贤何啻三薰贵,
求宝方知百汰真。
愚鲁自非凭骥发,
昆山千里到无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夜晚读试卷为背景,通过描绘作者的心境和感受,表达了一种对学问和才华的赞美和思考。
首先,诗中描述了烛光频繁熄灭的情景,暗示了作者读书时的专注和投入。满目高文妙入神,表达了作者对试卷中高深文辞的赞叹和欣赏。
接着,诗中提到勇气先登势无敌,巧心后发语尤新。这句表达了作者认为勇气和决心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而巧妙的表达和言辞则能使语言更加新颖和有趣。
诗的下半部分,作者提到好贤何啻三薰贵,求宝方知百汰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真正的才华和品德的珍视和推崇。作者认为真正的贤人和宝物都需要经历考验和筛选,才能显现出其真正的价值。
最后两句诗,愚鲁自非凭骥发,昆山千里到无因,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智的怀疑和对远大目标的无奈。作者认为自己的愚鲁并非凭借出色的才华可以改变,而昆山千里的目标却无法实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读试卷的情景,表达了对学问和才华的赞美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身才智和远大目标的思考和无奈之情。
回头问己。返照蓬壶明彻底。一颗玄珠。上下周流出六虚。混成天癸。象适圆通明**。内外无拘。游奕天中不卷舒。
丝路萦回细入云,离怀南陌草初薰。茂林修竹谁同禊,明月春萝定勒文。燕忆铜鞮来不定,鸿归碣石信难分。东风莺友应相望,懊恼孤飞不及群。
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折惊山鸟散,携任野蜂随。今日从公醉,何人倒接z5.
和靖林间欬嗽时,一边觅句一边饥。而今始会天公意,不惜功名只惜诗。
岁暮远交朋,携筇背洛城。往来兴废地,今古别离情。叠翠嵩峰色,泻寒伊水声。他年再相会,却讶白髭生。
在生已是为来错。死后形骸丑恶。合避三光寥廓。埋了休拾掇。子孙办孝如媒妁。迁葬分明嬉谑。并骨共同棺椁。显露贪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