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豫垂佳节,凭高陟梵宫。
皇心满尘界,佛迹现虚空。
日月宜长寿,天人得大通。
喜闻题宝偈,受记莫由同。
《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是唐代赵彦伯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人描述了九月九日登上慈恩寺浮图时的情景和感受。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豫垂佳节之际,我登上了慈恩寺高处的梵宫。皇帝在尘世间心满意足,佛陀的足迹却出现在虚空中。太阳和月亮都为长寿而欢喜,天人之间也实现了通达。我喜闻宝偈的题词,却不能像它们那样受到记忆的同感所牵引。
诗意:
诗人在诗中描绘了自己九月九日登上慈恩寺浮图的经历和感受。他描述了梵宫的高处,感受到了皇帝和佛陀在尘世和虚空间中的存在感。诗人也表达了对长寿和人与天通达的美好愿望。最后,他提到了喜闻宝偈的题词,却不能像它们那样与之产生共鸣。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的情景,展示了诗人对尘世和虚空中的至高存在的思考和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和宗教元素的融合,表达了对长寿和通达的憧憬,以及对人类与宇宙之间连接的探索。最后,诗人提到了喜闻宝偈的题词的感受,表达了自己的局限性,强调了人与宇宙之间的不可比拟之处。
整首诗情绪平和,语言流畅,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宗教象征,将人与自然、人与神明的关系融为一体,传递了对宇宙奥秘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这首诗词表现了唐代文人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人生境遇的审视,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意义。
少豪曾挟一筇游,晚似庞公怕入州。橡栗尚烦天赋粟,茅柴如以水浇愁。何妨范史书钩党,不愿欧碑说解仇。自古放臣多感慨,吾评哀郢胜悲秋。
渔翁家在何许,惯宿芦花不归。昨夜江村欲雪,百钱买得蓑衣。
金鱼院外即通津,转粟千艘压水滨。年少女墙随意望,缝衣恰对柁楼人。
几程便要买归舟,身在延平已倦游。但有菜羹供祭礼,人生何必到融州。
无力不任为走役,有文安敢滞清平。从来若把耕桑定,免恃雕虫误此生。
进无以顯於时,退不能隐於酒。事刀筆不如小吏,把锄犁不如健婦。或问陈子何取而肖其像,曰是翁也。腹容王導辈数百,胸吞雲梦者八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