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凤凰台》

凤鸟久不至,斯台空复高。
何年种梧竹,特地翦蓬蒿。
白水来无际,青山转几遭。
南游且未返,江海共滔滔。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 凤凰台》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凤鸟久不至,斯台空复高。
何年种梧竹,特地翦蓬蒿。
白水来无际,青山转几遭。
南游且未返,江海共滔滔。

译文:
凤鸟已经很久没有来到凤凰台,如今这座台空空荡荡而又高耸。
不知是何年种下了梧桐和竹子,特地修剪了蓬蒿。
白色的水流不见边际,青山转了几番。
我还在南方旅行,尚未归返,江海一片波涛汹涌。

诗意:
这首诗词写的是苏辙游历金陵时对凤凰台的描绘。凤凰台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地方,传说中凤鸟会在这里栖息。然而,苏辙发现凤鸟很久没有来到凤凰台,台上空空荡荡,只有凤凰台高耸于众物之上。他不禁思索,不知道是何年种下了梧桐和竹子,以及为何要特地修剪了蓬蒿。整个景色中,白色的水流似乎没有边际,青山转了几番,而他自己还在南方旅行,未曾归返,江海汹涌澎湃。

赏析:
这首诗词以凤凰台为背景,通过对凤鸟久不至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和思考。凤凰台象征着美好和神秘,而凤鸟则象征着美丽和吉祥。然而,凤鸟的缺席让这座台显得空荡而高耸,给人一种失望和寂寥的感觉。

诗中的梧桐和竹子可能是指凤鸟喜欢栖息的树木,而修剪的蓬蒿则可能是为了迎接凤鸟的到来而特意打理的。这种细腻入微的描写,更加凸显了凤鸟久不至的遗憾和对美好的向往。

诗中的白水和青山则展现了广阔的自然景色,白水流淌无际,青山转了几番,给人一种壮丽而辽阔的感觉。而苏辙自己正在南方旅行,江海滔滔,暗示着他仍在追寻着美好和卓越之处。

整首诗词以凤凰台为线索,通过对凤鸟久不至、自然景色和自身处境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的思考。这种意境深远而富有禅意,展示了苏辙才情横溢的写作能力。

  • 《寄赠知洋州李泽屯田》

    一种分符命最优,翠微深处是洋州。白云绕座疑山相,红旆随行表郡侯。禅定僧疑陪静话,音声鸟称伴閒游。更输属邑钱希圣,四季花前共倡酬。

  • 《别陈常簿埙五首》

    空言漫浩渺,实行较分寸。为官志何在,监州民可问。以此百纸忠,解彼千里愠。有守矧更贤,往哉同令闻。

  • 《大衍易吟四十首》

    谓今三画卦,不自偶奇生。便指三为八,徒功口舌争。

  • 《绍兴祀大火十二首》

    [圜钟为宫]五缜相天,各率其职。司礼兴视,则维荧惑。至阳之精,屈我长赢。于之求之,礼事孔明。

  • 《次答熊去非七夕遇雨见候》

    五鬼不害道,含沙非杀身。大和一巨毒,西方无人伦。三圣不复作,谁亨万世屯。

  • 《海棠》

    酷烈复离披,玄功莫我知。青苔浮落处,暮柳间开时。带醉游人插,连阴被叟移。晨前清露湿,晏后恶风吹。香少传何许,妍多画半遗。岛苏涟水脉,庭绽粒松枝。偶泛因沉砚,闲飘欲乱棋。绕山生玉垒,和郡遍坤维。负赏惭休饮,牵吟分失饥。明年应不见,留此赠巴儿。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