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三凤凰台》

凤鸟久不至,斯台空复高。
何年种梧竹,特地翦蓬蒿。
白水来无际,青山转几遭。
南游且未返,江海共滔滔。

作者介绍

苏辙(一○三九~一一一二),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兄轼同以文学知名。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六年,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因乞侍父未仕。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大名府留守推官。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召爲制置三司条例司检详文字,议事每与王安石不合,出爲河南推官,歷陈州教授、齐州掌书记、签书应天府判官。元丰二年(一○七九),兄轼被罪,辙亦坐贬监筠州盐酒税。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入爲右司谏,寻迁起居郎、中书舍人,累迁尚书右丞。七年,擢大中大夫守门下侍郎。八年,哲宗亲政,起用新党。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元祐党人落职,出知汝州、袁州,又降授朝议大夫、分司南京,筠州居住。四年,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元符元年(一○九八),迁循州。徽宗即位,北徙永州、岳州,復大中大夫,提举凤翔上清太平宫,定居颍昌府。崇宁中重开党禁,罢祠。大观二年(一一○八),復朝议大夫,迁中大夫。政和二年(一一一二),转大中大夫致仕,同年十月卒,年七十四。孝宗淳熙中,追謚文定。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并行于世。《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一、《宋史》卷三三九有传。 苏辙诗,以明万历间清梦轩刊《栾城集》(其中《栾城集》五十卷,《栾城后集》二十四卷,《栾城第三集》十卷,《栾城应诏集》十二卷)爲底本。参校宋刻残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大字本)、宋递修本《苏文定公文集》(简称宋文集本)、明嘉靖蜀藩朱让栩刻本(简称明蜀本)、《四部丛刊》明活字本(简称明活字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眉州刻《三苏全集》本(简称三苏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和孔武仲金陵九咏其三凤凰台》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凤鸟久不至,斯台空复高。
何年种梧竹,特地翦蓬蒿。
白水来无际,青山转几遭。
南游且未返,江海共滔滔。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凤凰台的景象,表现了苏辙对凤凰的思念之情。凤鸟已经很久没有到达凤凰台,台上空空荡荡的。诗人问道:何时种下了梧竹,特地剪去了蓬蒿?白水一直流淌,没有尽头;青山一次次转折,多少次遭受变迁。诗人目前正在南方游历而尚未归来,江海的波涛声与他一同涌动。

赏析:
这首诗词以凤凰台为背景,通过对凤凰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凤凰象征着吉祥和美好,它的缺席使得凤凰台显得空寂而高远。诗中的梧竹和蓬蒿是对凤凰的依恋和期盼,意味着诗人渴望凤凰的归来,希望故乡能够恢复繁荣兴旺的景象。

诗中的白水和青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荏苒和事物变迁的感慨。白水的无际和青山的转折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幻,诗人在此感叹时光的飞逝和人事的更迭。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目前正在南方旅行,江海的波涛声与他一同涌动,表现了诗人豪情壮志和对未来的向往。整首诗以凤凰台为线索,通过对凤凰和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未来的期盼。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凤凰台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情感,通过凤凰的缺席、梧竹和蓬蒿的种植、白水和青山的变迁以及江海的波涛声,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和未来的思考和畅想,具有深远的意境和情感寄托。

  • 《次韵季陵贡院新晴》

    锁闱令严深复深,五星帘幕晴若阴。澹云微月谩清夜,短檠政自关人心。看灯作晕生睡色,江南行处梦不隔。觉来快读新晴篇,怳然寘我莺花前。径欲觞公後堂酒,倘烦春衫小垂手。

  • 《湖塘晚眺》

    病起闲无事,时来古渡头。烟中卖鱼市,月下采莲舟。帆鼓娥江晚,菱歌姥庙秋。长吟无杰句,聊以散吾愁。

  • 《和渔翁四绝》

    收纲移舟月上时,西风吹当脍鲈肥。任渠官买高声叫,醉卧芦花别处矶。

  • 《春日》

    春服初裁绮,寒衣始卸绒。花宿全慵蝶,林摇半暖风。

  • 《秋末寄上桐江冯使君》

    山东山色胜诸山,谢守清高不可攀。薄俗尽于言下泰,苦心唯到醉中闲。香凝锦帐抄书后,月转棠阴送客还。野客沾恩归未得,萧萧霜叶满柴关。

  • 《偶书》

    忽明诗眼一萤飞,夜读楼头暑暂微。多醉少醒忘世故,易消难长察天机。郭中令考书廛隐,公冶长篇过古稀。正尔山林可投老,果何所恋不思归。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