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寇十一同游城南阻雨还登寺山》

雨阻游南步,泥留逐北情。
稍看飞雾断,复作远山横。
野润膏新泽,楼明纳晚晴。
归宜有佳思,纱帽压香英。

作者介绍

陈师道(一○五三~一一○二),字履常,一字无己,自号后山居士,学者称后山先生,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家贫,苦志好学。年十六,以文谒曾巩,遂留受业。神宗熙宁中,王安石经学盛行,师道心非其说,绝意仕进。元丰四年(一○八一),曾巩奉诏修史,荐入史馆,以布衣未果。哲宗元祐二年(一○八七)四月,以苏轼等荐(《苏轼文集》卷二七《荐布衣陈师道状》),起爲亳州司户参军,充徐州教授(本集《谢徐州教授启》)。七月,除太学博士(《续资治通鑑长编》卷四三○),因五月间曾託疾乞假到南京见苏轼,仍罢爲徐州教授(本集《谢再授徐州教授启》)。五年,移颍州教授(任渊《后山年谱》)。绍圣元年(一○九四),坐苏轼余党,谪监海陵酒税(本集《与鲁直书》)。二年,调彭泽令,以母丧未行,家居六年。元符三年(一一○○),除棣州教授,未赴,召爲秘书省正字(《后山年谱》)。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一一○一),扈从南郊,天寒无绵衣,以寒疾卒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年四十九。遗着由门人魏衍编爲《彭城陈先生集》二十卷,其中诗六卷,四百五十六篇(魏衍《彭城陈先生集记》),已佚。有《后山居士文集》(二十卷,收诗多于魏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卷)及任渊《后山诗注》传世。《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陈师道诗,以宋蜀刻大字本《后山居士文集》(有绍兴二年谢克家序)爲底本(卷六原缺第二十二页,据目录以宋刻《后山诗注》本补足)。校以宋刻《后山诗注》(残存卷三下至六,藏北京图书馆,简称宋注本)、高丽活字本《后山诗注》十二卷(出明弘治十年袁宏刻本,《四部丛刊》据此影印,简称高丽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诗注》十二卷(简称库注本),清雍正八年(一七三○)赵骏烈刻本《后山先生集》二十四卷(据明弘治十二年马暾刻本《后山先生集》三十卷重编,简称赵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后山集》二十四卷(简称四库本)、张钧衡《适园丛书》本《陈后山集》三十卷(一九一四年据旧钞本翻刻,简称张本)。除宋刻残本外,五本共同的异文校语简作各本。凡底本失收而见于校本诸诗,编爲第七卷,新辑集外诗附后。

作品评述

这首宋代诗词《和寇十一同游城南阻雨还登寺山》由陈师道创作,表达了在雨中阻止旅行的情景以及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归途的期盼。

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雨阻游南步,
泥留逐北情。
稍看飞雾断,
复作远山横。
野润膏新泽,
楼明纳晚晴。
归宜有佳思,
纱帽压香英。

诗词的诗意主要围绕着雨中旅行的阻碍展开。首先,雨水阻止了游客们继续向南行走,泥泞的道路牵引着他们的思念向北方延伸。然而,稍稍抬头,他们发现飞雾逐渐散去,远山横亘眼前,为他们揭示了新的景色。大自然的湿润滋润着大地,楼阁在晚晴中显得格外明亮。作者认为在归途中,应该怀有美好的思绪,纱帽压住芳草的馨香。

这首诗词以充满情感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感受。雨水和泥泞的描绘形象地传达了游客们的困境和对远方的怀念之情。然而,诗人通过描绘飞雾散去和远山出现的景象,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诗中对自然的描绘也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湿润的大地和明亮的楼阁给人以愉悦和宁静的感觉。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旅行的情感体验。同时,诗词中微妙的对比和转折也增加了诗意的层次感。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述和情感的抒发,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雨中阻碍和美好期待并存的旅途中,让人们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和人情的温暖。

  • 《多心茶花》

    此花别是山茶种,鹤顶丹红眩碧柯。开出多心虽可爱,一心好处不须多。

  • 《句》

    眼界入云中。

  • 《海乡竹枝歌(四首)》

    门前海坍到竹篱,阶头腥臊蟛子肥。哑子三岁未识父,郎在海东何日归。

  • 《春居杂兴》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 《过土山寨》

    南风日日纵篙撑,时喜北风将我行。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数筯玉簪横。

  • 《辋川集·椒园》

    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