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泽疏源势不休,绕城冰玉湛寒流。
凫鷖容与菰蒲乱,占得江湖一望秋。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和梁签判颍州西湖十三题·西湖》是苏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椒泽疏源势不休,
绕城冰玉湛寒流。
凫鷖容与菰蒲乱,
占得江湖一望秋。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气势。椒泽是西湖的一条小河,它纵横交错,水源充足,流动不断。绕城的湖水像冰一样晶莹剔透,寒气逼人。湖中的凫鷖与菰蒲杂乱地生长着,营造出一片秋天的景色。整个江湖景色一目了然,尽收眼底。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湖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苏颂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抒发情感的能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描写手法,给人以清新、凉爽的感觉。椒泽水流不断,象征着西湖的生机和活力。绕城的湖水冰玉般清澈透明,寒冷的气息使人感受到秋天的来临。凫鷖和菰蒲的生长乱糟糟的,增添了诗中景色的生动感。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美景,给人以宁静和舒适的感受。
苏颂是宋代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以其广博的知识和才华横溢的文学作品而闻名。这首诗也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的表现力。通过细腻的描写,他将西湖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湖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这首诗在宋代被广泛传诵,至今仍被人们喜爱和赞赏。
草书学张颠,行书学杨风;平生江湖心,聊寄笔砚中。龙蛇入我腕,疋素忽己穷。余势尚隐辚,此兴嗟谁同!
云影昼沉沉,云边草径深。树为幽鸟宅,山是隐人心。静室无他物,清风寄一琴。调高唯自识,不问有知音。
帝图会昌,仁兽效祥。双觡共觝,示武不伤。四灵为畜,玄枵耀芒。公族信厚,元元阜康。
荷笠腰镰醉裹回,和衣卧处息如雷。定无门外催租吏,赢得柴荆日晏开。
郑君欲与兰写真,心神暗与兰俱春。诗家三昧正如此,境融意会今何人。
山中有异梦,重铠奋雕戈。敷水西通渭,潼关北控河。凄凉鸣赵瑟,慷慨和燕歌。此事终当在,无如老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