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豪曾挟一筇游,晚似庞公怕入州。
橡栗尚烦天赋粟,茅柴如以水浇愁。
何妨范史书钩党,不愿欧碑说解仇。
自古放臣多感慨,吾评哀郢胜悲秋。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和林肃翁有所思韵》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根据您提供的信息给出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少豪曾挟一筇游,
晚似庞公怕入州。
橡栗尚烦天赋粟,
茅柴如以水浇愁。
何妨范史书钩党,
不愿欧碑说解仇。
自古放臣多感慨,
吾评哀郢胜悲秋。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刘克庄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中描绘了少年时代豪情万丈、挟着一束竹竿游荡四方的景象,而到了晚年,却像庞公一样畏惧进入城市。诗人用橡栗和粟米来比喻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暗示他仍然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赞赏,但茅柴却像水一样浇灭了他内心的忧愁和不满。
诗人提到了范史书和欧碑,范史书是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欧碑则指的是欧阳修的碑铭。这里暗示了作者不愿意像范仲淹那样通过文字来谋求政治上的利益,也不愿意像欧阳修那样用碑文来表达对他人的解仇之意。作者认为自古以来,那些放弃权势、抱有感慨的臣子更能体现出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之情。最后一句表明作者认为自己的诗评比起哀怨的《哀郢》,更胜一筹,更能表达出对秋天悲凉氛围的思考和感受。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感慨,以及对社会和政治现象的触动。诗人通过对自己少壮时的豪情和晚年的忧愁进行对比,表达了人生经历的变迁和对时光流转的感叹。茅柴如水一般浇灭了内心的忧愁,折射出作者对于社会环境的不满和对自身价值的思考。通过引用范仲淹和欧阳修的典故,作者展示了自己对于权势和报复的回避态度,认为真正有价值的是那些能够感慨时事的臣子。最后一句以秋天的悲凉氛围作为映衬,表明作者认为自己的诗评能够更好地表达出对时代和人生的思考,展示了诗人的自信和对自身才华的肯定。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传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慨,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思考价值。
何处春先到,桥东水北亭。冻花开未得,冷酒酌难醒。就日移轻榻,遮风展小屏。更无人劝饮,莺语渐叮咛。
翠羽长将玉树期,偶然飞下肯多时。翩翩一路岚阴晚,却入青葱宿旧枝。
宿觉名未谢,残山今尚存。暂开云外宅,不闭雨中门。麦熟僧常饿,茶枯客谩吞。荒凉自有趣,衰病遣谁言。
晓马駸駸路阻修,春风漠漠上衣裘。三年衔恤空余息,一日忘形愿少留。末路悲欢随俯仰,此生身世信沉浮。寄声德操家人道,炊黍吾今且暂休。
束书相伴到江西,我尚濡留子遽归。轮角难生催别斝,刀头欲折为斑衣。功名有分须如意,学问无穷更造微。若到家林遇奴辈,先教拂拭钓鱼矶。
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忧心如惔,不敢戏谈。国既卒斩,何用不监。节彼南山,有实其猗。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莫惩嗟。尹氏大师,维周之氐。秉国之均,四方是维。天子是毗,俾民不迷。不吊昊天,不宜空我师。弗躬弗亲,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