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门为国产英贤,淮海锺灵五百年。
松竹千寻森气节,江湖万顷渺情田。
白头未握封侯印,皂盖犹分刺史天。
俗变农桑皆犊佩,家传恺悌只蒲鞭。
敛容不动吏曹畏,清坐无言上意宣。
田野欢声丰岁里,西山爽气寿杯前。
篱边陶菊千苞折,阶下尧蓂一叶鲜。
香火祝公三入后,却来平地作飞仙。
黄公度(一一○九~一一五六),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八年(一一三八)进士第一,调平海军节度签判。召爲秘书省正字。因忤秦桧,被论予词。十九年,通判肇庆府(明弘治《兴化府志》卷八)。桧卒,召爲考功员外郎。二十六年卒,年四十八。有《知稼翁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宋林大鼐《宋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墓志铭》。 黄公度诗,以明天启五年黄崇翰刻《莆阳知稼翁集》二卷本爲底本。校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贺刘使君》是宋代黄公度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贺刘使君
朝代:宋代
作者:黄公度
于门为国产英贤,
淮海锺灵五百年。
松竹千寻森气节,
江湖万顷渺情田。
白头未握封侯印,
皂盖犹分刺史天。
俗变农桑皆犊佩,
家传恺悌只蒲鞭。
敛容不动吏曹畏,
清坐无言上意宣。
田野欢声丰岁里,
西山爽气寿杯前。
篱边陶菊千苞折,
阶下尧蓂一叶鲜。
香火祝公三入后,
却来平地作飞仙。
【译文】
在家门口培养出了国家的英才,
淮海之间荣耀传承了五百年。
像松竹一样高耸挺拔,千丈之高,
像江湖一样广阔浩渺,万顷之宽。
未老头发已经白了,却未曾拥有封侯的印信,
虽然身份仅是一名刺史,但心志却高于天。
尽管世俗变迁,农桑之间的人们都佩服他,
家族传承的美德只有蒲鞭一样纯洁。
他的容颜庄重严肃,让官员们畏惧退避,
他沉静地坐着,无言地传递着自己的意愿。
田野间欢声笑语,丰收的岁月中充满喜悦,
在西山之上尽情享受着寿宴的愉悦。
篱笆边陶瓷花卉折取千朵,
阶梯下的尧蓂只有一片鲜艳。
他的香火祝福将三次进入后世,
却踏平尘世,成为飞仙一般的存在。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赞颂刘使君为主题,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之情。诗中通过对刘使君的事迹和品德的描绘,展现了他高尚的气节、深远的影响以及他对家族传统美德的坚守。
诗的前四句描述了刘使君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对他的崇高评价。他不仅具有松竹一样高尚的气节,还有江湖般广阔的胸怀。这些形象的描绘使得刘使君的品德和才华得以展现。
接着,诗中写到刘使君虽然白发苍苍,但未曾获得封侯印信,只是一名刺史。然而,他的心志却高于天,不受世俗的限制。他在民间的影响力和对农桑之间的人们的敬仰也得到了表达。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描绘刘使君的容貌和举止,表现出他的庄重和威严。吏曹畏惧他的容颜,他清静地坐着,默默地传递着自己的意愿。这种形象的描绘突出了他的威望和影响力。
诗的最后几句描述了田野的欢声笑语和在西山上举办的寿宴,显示了刘使君在世俗中的享受和幸福。篱笆边的陶菊和阶梯下的尧蓂都是象征着美好和纯洁的花卉,进一步强调了刘使君高尚的品德。
最后两句表达了刘使君的香火祝福将传承三代,并且他在尘世间能够成为飞仙一般的存在,超越尘世的俗世纷扰。
整首诗以赞颂刘使君为中心,通过对他的事迹和品德的描绘,展现了他高尚的气节、深远的影响以及他对家族传统美德的坚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形象描写,将刘使君塑造成一个崇高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宋代文人对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追求。整首诗既有对刘使君的赞美和欣赏,也蕴含了对高尚道德的向往和思考。
每因种树悲年事,待看成阴是几时。眼见子孙孙又子,不如栽竹绕园池。
不驰骏马驾青牛,西度函关紫气浮。文字五千传道德,仅同释教让儒流。
较猎燕山经几春,雕弓白羽不离身。年来马上浑无力,望见飞鸿指似人。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桡迟,人影鉴中移。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吾闻古君子,介介励其节。入门疑储宫,抚己思鈇钺。志者若不退,佞者何由达。君臣一殽膳,家国共残杀。此道见于今,永思心若裂。王臣方謇謇,佐我无玷缺。如何以谋计,中道生芽蘖。宪司遵故典,分道播南越。苍惶出班行,家室不容别。玄鬓行为霜,清泪立成血。乘遽剧飞鸟,就传
英主龙飞嗣位来,洮东首奏捷师回。若评后圣勋臣序,功占凌烟第一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