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树前林合,黄云百里迷。
月高溪水定,风逆漏签低。
列宿来花邑,凉秋入菊畦。
比闾回善誉,招得颂声齐。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和楼恪斋自述》是宋代董嗣杲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楼恪斋中的自述景象,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喻意的运用,表达了欣赏自然、回归本真的情怀。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清幽宁静环境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碧树、黄云、月高、溪水、风逆等元素,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幻无常的一面。这些景象与楼恪斋的清净环境相得益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恬静宜人的境界。诗人还通过列宿来花邑、凉秋入菊畦等描写,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主题,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幽雅清新的图画。首句以碧树和黄云作为背景,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广阔,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纷繁世事中的迷茫和困惑。第二句中的月高和溪水定,表达了自然界的宁静和稳定,与第一句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清幽的环境。第三句中的风逆漏签低,以风的逆向和漏签的低垂形象,揭示了一种与常规不同的感受,使诗词更加有趣和生动。
后两句以列宿来花邑和凉秋入菊畦的描写,展现了丰收的季节和田园的景象。这些描写不仅丰富了整个诗词的意境,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以比闾回善誉和招得颂声齐来收尾,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所追求的生活和境界的自豪和满足。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清净宁静环境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秋天和田园生活的热爱。这种追求自然、回归本真的情怀,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让读者在喧嚣的现实世界中得到片刻的宁静和愉悦。
二陆平时举望长,近来小阮亦文章。共排云路升天府,稳坐仙舟入帝乡。去日渐惊梅萼破,归时同带桂枝香。老夫已办酒千斛,细斫菖蒲作贺觞。
百千诸佛在何居,黄鹤楼诗锦不如。问汝秀才题也未,一篇题取莫踌躇。
崇丘峨峨,动植斯屡。高既自遂,大亦自足。和风斯扇,膏雨斯沐。我仁如天,以亭以育。
戎幕接谈笑,荐函聊姓名,自怜风退鹢,快见浪翻鲸。知己方面军图任,聊镳夐有劳。明堂足材具,社栎复何营。
五柳归来昔陶公,七闽召还今邓子。不将出处作殊观,便了陶邓先生死。
官曹清切非人境,风月鲜明是洞天。满砌荆花铺紫毯,隔墙榆荚撒青钱。前时谪去三千里,此地辞来十四年。虚薄至今惭旧职,院名抬举号为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