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和鲁直》

济物非仆仆,功名愧无心。
倚市安能美,汲泉不厌深。
老人夙有尚,瓶钵好丛林。
安能红尘里,徒使老骎骎。

作者介绍

张耒(一○五四~一一一四),字文潜,人称宛丘先生,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生长于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西南)。爲诗文服膺苏轼,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神宗熙宁六年(一○七三)进士,授临淮主簿。元丰元年(一○七八),爲寿安尉。七年,迁咸平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以太学录召试馆职,歷秘书丞、着作郎、史馆检讨。元祐末,擢起居舍人。哲宗亲政,以直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未几,改宣州。绍圣三年(一○九六),管勾明道宫。四年,坐党籍落职,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一○九九),改监復州酒税。徽宗即位,起通判黄州,迁知兖州,召爲太常少卿,出知颍州、汝州。崇宁元年(一一○二),因党论復起,贬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五年,归淮阴。大观二年(一一○八)居陈州,政和四年卒,年六十一。有《柯山集》五十卷(另有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张右史文集》六十卷,《宛丘先生文集》七十六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张耒诗,前二十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柯山集》爲底本;第二十六卷至三十一卷以清光绪广东广雅书局重印武英殿聚珍版《柯山集》附录“拾遗”(陆心源辑)、“续拾遗”爲底本。参校明小草斋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草斋本,藏北京图书馆)、清康熙吕无隠钞本《宛丘先生文集》(简称吕本,藏北京图书馆)、《四部丛刊》影印旧钞本《张右史文集》(简称丛刊本)、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田毓璠校勘重印粤本《柯山集》(简称田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三十二、三十三卷。

作品评述

《和鲁直》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张耒。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济物非仆仆,
功名愧无心。
倚市安能美,
汲泉不厌深。
老人夙有尚,
瓶钵好丛林。
安能红尘里,
徒使老骎骎。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和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作者认为自己济物助人的行为并不是出于奴仆般的勤劳,而是出于内心的真诚。他觉得功名利禄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因为他没有追求这些虚名的心思。他宁愿倚靠在市场的角落,享受宁静的美好,也不愿意追逐纷扰的世俗。他喜欢汲取泉水,不厌其烦地深入其中,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深层次事物的追求。老人从早年开始就有自己的追求和标准,他喜欢瓶钵,喜欢丛林,这是他心中的美好。他认为在红尘世界中,只会使人变得疲惫不堪,毫无意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淡漠态度和对宁静自在生活的向往。通过对比济物助人和功名利禄的关系,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真诚和内心追求的重视。他倡导远离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诗中的汲泉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深层次事物的追求。老人的形象象征着智慧和追求真理的人,他有自己的追求和标准,不受世俗的干扰。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红尘世界的冷漠态度,强调了追求内心宁静和真实的重要性。

  • 《出斋日喜皇甫十早访》

    三旬斋满欲衔杯,平旦敲门门未开。除却朗之携一榼,的应不是别人来。

  • 《已亥杂诗 303》

    俭腹高谈我用忧,肯肩朴学胜封侯。五经熟烂家常饭,莫似而翁歠九流。

  • 《夜登千峰榭》

    夷甫诸人骨作尘,至今黄屋尚东巡。度兵大岘非无策,收泣新亭要有人。薄酿不浇胸垒块,壮图空负胆轮囷。危楼插斗山衔月,徙倚长歌一怆神!

  • 《赠高效士》

    季咸莫测壶丘子,詹尹安知屈大夫。老子即今无可卜,问君活得几年无。

  • 《种说山居》

    隐君栾叶为清门,诛茅卜筑岁已深。池影青苍山堕地,松枝夭矫龙出林。六月取冰自凿谷,百壶进酒不论金。阮生熟醉无臧否,今爱遗风杜曲阴。

  • 《菩萨蛮》

    黄梅时节春萧索。越罗香润吴纱薄。丝雨日昽明。柳梢红未晴。多愁多病后。不识曾中酒。愁病送春归。恰如中酒时。

版权所有©字词句100   网站地图 陇ICP备2023000160号-1